懷揣民生福祉,心系發展大計。2月12日、13日,婺城區500多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帶著群眾的殷殷囑托和期盼,先后到區“兩會”駐地報到。經過前期充分準備,他們胸有成竹、滿懷豪情,準備在接下來幾天,以“兩會”為平臺積極建言獻策,為建設“兩富”“兩美”婺城貢獻智慧。
那么,代表委員們都關注了哪些方面的問題?提交了怎樣的意見、建議?讓我們聽聽他們的聲音。
關注城鄉發展
區人大代表蘇聚祥是塔石鄉嶺邊村的村主任。過去一年,嶺邊梯田一年一季產出的稻米突然走紅了。原來,歷史悠久的嶺邊梯田由于種種原因,面臨少有人耕種、逐漸荒蕪的困境。正是蘇聚祥帶頭發動村民一起耕種水稻,才讓這里的梯田重新煥發出了光彩。
沒想到,種植梯田水稻并非是蘇聚祥的最終目的。因為他告訴記者,今年“兩會”,他想提一提“把握梯田優勢,發展美麗經濟,推進山區發展”的設想。他說:“麗水的云和梯田是國家4A級景區。而在塔石鄉,也有著2000多畝的高山梯田資源。這里的梯田之美,已有見證:2013年,嶺邊古梯田獲評‘中國美麗田園’前十強。更值得自豪的是,除了梯田山水景觀以外,周邊村落及鄉鎮還有明清古民居、古街,紅色根據地等人文景觀。因此,我建議將這些旅游資源進行整合,串成一個南山大景區,構建金華南山三日游或五日游的旅游景區,并以鄉村旅游打動山區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提高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使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銀山,以此實現做美大郊區。”
事實上,家鄉的發展牽動著每一位代表委員的心。面對“做美大郊區”的命題,很多代表委員期待“旅游興區”。區政協社法委組的宗紅艷就提出了發展旅游相關產業的思路——《關于借鑒臺灣民宿產業引導婺城民宿發展的建議》。而來自瑯琊鎮的阮艷華委員則在提案中建議“盡快建設南山大道”,她認為,南山大道將貫通婺城南部各鄉鎮,從而打造婺南交通經濟圈,促進形成婺南旅游圈。
當然,“做強新城區、做優老城區”的話題,同樣受到了代表委員們的關注。來自新獅街道的區人大代表華芳就向“兩會”遞交了《關于加強完善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的建議》。她認為,眼下婺城區物業管理公司眾多,品質良莠不齊。物業服務質量不佳,往往導致小區環境“臟亂差”,更容易引發各類矛盾糾紛,影響社會和諧。因此,她建議由主管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管,同時進行品牌培育,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最終推進“文明城區”“和諧婺城”創建。
聚焦民生熱點
教育、醫療、文體等民生事業關系著百姓切身利益,一直是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作為百姓代言人,此次“兩會”,代表委員們也紛紛聚焦這些熱點。
“現在提倡素質教育,要讓學生走出去親近自然,不再成天埋頭在課本和分數,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我覺得,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但是,素質教育也需要擁有良好的平臺。”區政協委員羅霞說。她坦言,自己并非教育工作者。但最近一年,她調研了婺城諸多圍繞學生家長親子活動、農事體驗需求的休閑農業、體驗農業項目,發現此類活動“成了家長孩子走出課堂、親近自然的最好選擇”。“比較遺憾的是,目前這些活動大都還處在家長、老師自發,學生被動‘拉’出書桌課堂的初級層面。基于此,我建議婺城各個中小學校把開展農事教育活動列入每年每學期的必修課,使孩子能系統了解和學習農業、農村知識,告別‘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低能’狀態。”她這樣表示。
區人大代表胡巧群來自雅畈鎮中心衛生院,今年她向“兩會”遞交的建議與本職工作有關。“按照計劃,我們國家要力爭到2020年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簽約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完全覆蓋。我認為,這項工作關乎所有百姓利益,應該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幫助基層衛生院解決或克服執業醫師人手短缺等問題,助力簽約加快推進。”她說。
圍繞中心工作
在今年的區“兩會”駐地,記者還聽到不少代表委員在熱議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小城鎮綜合整治、安全生產及消防保障……諸如此類,都成了他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區人大代表吳國成來自乾西鄉下乾西片區。因地理位置因素,早些年,下乾西年年都發生洪澇災害,令百姓苦不堪言。已連任多屆人大代表的吳國成,多年來一直依托“兩會”平臺,呼吁通過水利建設不斷提高下乾西防洪防澇能力。他說:“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充分重視下,下乾西實施了多項防洪防澇水利工程,洪澇災害的發生概率、程度都在不斷降低。接下去,希望能繼續依托‘五水共治’平臺,包裝項目堵住缺口,為下乾西百姓平安生活再添‘防護墻’。”
來自區建設局的政協委員應堂亮則想為婺城如火如荼的小城鎮綜合整治工作“加把薪”。他為“兩會”帶來了《關于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重視綠化規劃的建議》。他認為,近幾年城鎮綠化雖然有所提升,但還存在綠化檔次不高、樹種單一、喬木樹種偏少、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偏低,管護不到位等問題。他建議,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應該通過“規劃先行、適地適樹、強化考核”等手段,切實提升城鎮綠化水平,努力把婺城城鎮建成四季多彩、四季有花、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宜游的小城鎮。(記者姜景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