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及“婺城新聞”客戶端連續刊發《《新華字典》里“婺”字解釋有江西“婺水”沒有婺州“婺江”》、《記者追問“婺”字淵源》兩篇“婺城代表委員呼吁為“婺”正名”系列報道后,引發浙江日報新聞客戶端、金華新聞客戶端等主流媒體的轉載及金華市民的頻頻轉發。“浙里金華”在轉載該文后,設置了“你覺得《新華字典》中的“婺”解釋應該有金華嗎?”這一互動提問,調查結果顯示,有680人投了“支持”票,另有129人投了“無所謂”票,支持率為84%。連日來,“婺人”談“婺”亦成為“婺州”新時尚。
記者在金華市圖書館文獻部找到《金華府志》,其記載有“金華郡(金星與婺女爭華故曰金華)”、“婺州(以其地于天文為婺女分野故以名州)”。可見,“婺州”之“婺”取自“婺女”。
隨后,記者又采訪了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資深教授,浙江“江南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黃靈庚。
黃靈庚介紹,“婺州”因地處“婺女”星所轄方位而得名,這在《漢書》中即有記載;與“婺”相關的最著名的當屬“婺學”,自呂祖謙到“北山四先生”,綿延后世,提倡經世致用,史稱“浙派”,是孔孟之學的重要分支,區別于以婺源朱熹為代表的“閩派”;在“婺學”思想的影響下,婺州大地上生發出“婺窯”、“婺劇”、“婺派中醫”等豐富且自成體系的“婺”文化。
有關“婺”與“婺源”及“婺州”之分歧,黃靈庚認為,“婺州”自南朝梁時始稱婺,為州名,婺源則為縣治,婺源之揚名始于近代理學家朱熹,“婺源”簡稱“婺”實乃近代人的一個誤解。現代人以“婺源”為“婺”,則多半因為旅游開發的需要。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