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養殖是婺城區的傳統養殖業,集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速效農業于一身,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的推進,大批低小散養殖戶退出了傳統畜禽養殖業,目前全區畜牧業正處于一個全新的轉折期。如何實現畜牧業的轉型升級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大考驗,省廳適時提出了蜜蜂產業發展振興計劃,在今后一個時期予以重點扶持和發展。為抓住有利契機,充分利用優越的養蜂條件,發展養蜂業,增加農民收入,現就我區蜜蜂產業現狀作一深入細致的調查,進行客觀深刻剖析,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一、蜂業發展現狀
1、自然資源 婺城區植被覆蓋率高,蜜源資源豐富,一年四季都有開花作物,花期長,給婺城區養蜂業創造了有利條件。
2、生產現狀 據統計,2015年底全區(含開發區)蜜蜂飼養量達到2.4萬群,其中,意蜂2.1萬群,中蜂0.3萬群,主要分布在白龍橋、雅畈、沙畈、塔石等鄉鎮,養蜂基礎良好。全區現有養蜂專業合作社15家,家庭農場10家,蜂具加工企業1家,二級中蜂種蜂場1家。
3、開拓新領域 近幾年,婺城區蜜蜂授粉產業迅速興起,對降低種植業勞動力成本,減輕工作強度,增加蜂農收入,提高水果、油料作物等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對接與雙贏。蜜蜂授粉不僅提高瓜果蔬菜產量,增加種植戶的收入,也大大增加了養蜂經濟效益。
二、存在主要問題
1、養蜂員老齡化 調研發現,婺城區蜂業生產方式通常以單家獨戶為主體開展生產,多為夫妻蜂場,再雇傭臨時工幫忙,從業人員平均年齡53歲,其中50歲以上的占50%,35~50歲的占40%,35歲以下僅占10%,從業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已成現狀,更是大勢所趨。
2、標準化程度不高 調研發現,婺城區蜂場規模普遍小,飼養方式較為傳統,不敢嘗試新技術、新設備,尚無蜂場應用王漿全自動生產線和放蜂車等機械化設施,機械化生產水平低,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弱。而中蜂飼養普遍采用桶養方式,飼養規模小,飼養技術普遍較低。
3、組織化程度偏低 近年來,部分地方養蜂管理機構逐漸弱化,養蜂行業組織發展還比較滯后,技術推廣、維權服務、產銷銜接等職能沒有充分發揮,養蜂者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4、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 一是長期以來,我區蜂產品缺少知名品牌和龍頭加工企業,只有一些當地的小品牌,市場認知度不高,缺乏對產品品牌的詮釋和內涵的提升,缺少龍頭帶動,這也直接導致了蜂產品利潤不高,品牌知名度欠佳等,制約了產業的發展:二是銷售渠道不暢,因為傳統蜂產品很大程度上無須加工就可銷售,因此還停留在很原始的銷售方式上,蜂農自行銷售,還有的就是通過合作社進行銷售,都是一些傳統的銷售,在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力,三是仍有假冒偽劣蜂產品充斥市場,影響消費信心。
三、蜂業發展趨勢
1、意蜂蜂種由漿王向蜜漿王、蜜漿王向蜜王方向發展。部分蜂場開始將蜂王更換成蜜漿王,減少蜂王漿的生產,有的甚至換成蜜王,不生產蜂王漿。
2、生產成熟蜜和巢蜜。生產成熟蜜和巢蜜可以提高蜂產品品質,減少勞動力,提高飼養規模,是未來養蜂生產的趨勢。
3、中蜂數量逐年增加。山區自然條件優越,中蜂隨處可見,而且受土蜂蜜價格高的影響,中蜂數量也迅速增加。很多上了年紀的養蜂人無法轉地放蜂,開始回家飼養中蜂,而本地50歲以上的蜂農占一半左右,今后將有更多的蜂農放棄轉地放蜂。
4、蜜蜂授粉范圍擴大。蜜蜂授粉摒棄了激素的使用,讓授粉回歸自然,而且蜜蜂授粉對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有顯著提高。隨著蜜蜂授粉的示范推廣,蜜蜂授粉將更加深入人心,蜜蜂授粉的面積和授粉品種將不斷增加。同時,也將帶動養蜂業的轉型升級,改變養蜂生產方式。
四、對策措施
1、以項目為依托,加快轉型升級。開展“機器換人,重點扶持自動挖漿機、電動搖蜜機、養蜂車等儀器設備,從總體上降低養蜂生產成本,提高養蜂效率。通過“機器換人”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產品競爭力,從而提高蜂農的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養蜂后繼無人的發展趨勢。
2、推廣蜜蜂授粉技術,建立授粉示范基地。婺城區蜜蜂授粉尚在發展初期,種植戶對蜜蜂授粉的認識不足,多數蜂農的授粉工作處于自發無序狀態,蜂農與種植戶雙方缺乏深層次合作。通過布點試驗、媒體宣傳、實地觀摩、經驗傳授等方法,加大宣傳力度,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建立一批蜜蜂授粉示范點,樹立蜜蜂授粉多方受益的典型事例,同時進行大面積的推廣試驗,推動整個蜜蜂授粉產業的發展。同時打造蜜蜂授粉農產品的品牌,提升蜜蜂授粉產品的檔次和經濟效益。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和發展專業化授粉蜂場,給予授粉蜂群一定的補貼,以促進蜂農開展蜜蜂授粉的積極性。
3、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蜂養殖。發揮中蜂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采集力強、利用率較高、采集出房時間早,采蜜期長及抗逆性強、消耗飼料少等優點,利用婺城區天然的山區資源,集中力量保護并發展中蜂。將在沙畈、莘畈等鄉鎮,重點發展規模化中蜂蜂場,在傳統與改良相結合的情況下,推廣活框飼養技術。
4、完善質量管理,推進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一方面,加大蜂產品標準化力度,從源頭監控產品質量。抓好蜂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的建設,推廣養蜂標準化技術,建立健全“協會+合作社+蜂農”的標準技術推廣網絡和“協會+合作社+企業”的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努力提高蜂產品質量:其次引導蜂農和企業加強蜂產品管理,實施誠信制度建設,杜絕弄虛作假行為,把信譽和質量當作生存之根本,通過加強與合作社的合作,建立優質蜂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完善質量可追溯體系,追溯體系建設將以蜂產品的生產、流通做到“可管、可防、可控、可查”為目標,通過企業和相關部門建成集“管、防、控”于一體的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全程質量信息溯源體系。嚴把質量關,確保產品質量。第三,加強農業、衛生、質監等相關部門的日常監督、檢查和抽檢力度,嚴格規范蜂產品的生產、銷售、以確保蜂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我區蜂產品的信譽,提高市場競爭力。
5、開展深加工和品牌建設,拓寬銷售渠道。蜂產品都來自大自然,具有天然的色、香、味、形和天然活性物質,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作用;在醫療方面,具有抗輻射、抗微生物、抗菌消炎鎮痛、抗毒素、抗腫瘤等功效;蜂產品還是藥食同源、食藥兼備的特殊物質,可制成各種食品、飲料、保健藥品等。最近這些年,蜂產品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癌癥等方面廣泛使用,效果顯著,可見蜂產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蜂產品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生物資源。引進蜂產品深加工生產企業,開展QS認證和GMP認定,努力推進全行業實現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與可持續發展。加大品牌建設和扶持,利用蜂產品開發醫療、保健、美容產品,提高蜂產品附加值,利用電商、互聯網等實施網上銷售,拓寬銷售渠道。
6、加快蜜蜂文化和旅游互助發展進程。圍繞如何壯大我區蜂產業,挖掘、提升蜜蜂文化,發揮蜂業觀光、旅游等休閑功能。目前婺城區集垂釣、采摘、休閑游于一體的基地眾多,但蜂旅游結合的基地還未有涉及。根據省農業廳《浙江省蜜蜂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精神,結合婺城區養蜂現狀,開展蜂旅結合、蜂業文化于一體的特色基地建設,基地內可以建設蜂產品展示區、蜜蜂文化博覽館、蜂產品現場生產和銷售品嘗區,深入挖掘蜜蜂特色農產品的文化內涵,大力宣傳其功能效用,促進農業經營從“賣產品”向“賣文化”、“賣健康”轉變,改變蜂業發展單一生產功能,推動現代蜂業與旅游有機結合,實現養蜂業與旅游文化、養生文化互助發展。
(作者系金華市婺城區農林局黨組成員、畜牧局局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