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的四月,但凡經過白龍橋的人,都會驚喜的發現,這里的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特別是商店門前的“攔路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沿街兩旁鱗次櫛比的鋪位,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有序的車輛,這些變化,都離不開白龍橋鎮黨委、政府的鐵腕整治。
自去年以來,白龍橋就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硬任務,在全鎮迅速打響了村容村貌整治攻堅戰。在此基礎上,該鎮又結合自身實際,以打造高顏值的城市副中心為目標,規劃設計了《白龍橋鎮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并在不久前參與了專家評審,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完成白龍橋鎮的“美麗蛻變”。
全新的白龍橋會是何種模樣?成為了許多老百姓關心的話題。
重組空間
加強老鎮與新城的聯系
翻開《白龍橋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建設規劃》方案,“新區促‘融’,老鎮提‘容’、共筑繁‘榮’”幾個大字馬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細細翻看下來,發現白龍橋鎮未來的規劃,無不和這三個“rong”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據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龍橋鎮包含白龍橋老鎮和婺城新城區,是金華市“一個中心、兩翼、兩三角”城市發展戰略總框架中的一翼,婺城區“一城五鎮”發展格局中的第一大鎮,也是婺城區政府所在地。雖然新老城之間通過交通、景觀、空間等相互聯系,但互動互補、共同發展不足,使得兩城之間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聚集了醫院、商業街、銀行、學校的老鎮人口壓力巨大,交通、環境都受到了影響;反觀新城區,雖近年發展迅速,卻無法聚集人氣,加之未建用地較多,總有些許冷清。
如何加強老鎮與新城之間的聯系,讓老鎮“減負”,新城“活躍”,成為擺在白龍橋鎮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為了打破新老城區的界限,在規劃編制之初,白龍橋鎮政府便和相關設計單位多次溝通,最終確定通過“+”字紐帶將老鎮新區串聯。
“首先,通過優化空間,將老鎮與新城間的工業用地進行搬遷或改造,利用產業升級與土地用途轉變盤活區域經濟,在空間上將老鎮新城連成一片。其次,打通紫金南街、改造華龍南街、增加過330國道人行設施,緩解現狀南北主要道路的通行壓力。”隨著金華市規劃設計院項目負責人王兆軍的介紹,一張白龍橋的藍圖徐徐展現在記者面前……
王兆軍告訴記者,未來,新老兩城之間不僅會利用重組空間來增強聯系,還將通過在老鎮打造慢生活區、新城增設配套設施來促進融合發展。
屆時,廣大市民不僅能在老鎮享受城市綠軸延伸帶來的公共開敞空間和健身場地,還能在新城區看到菜市場、幼兒園、小學、游樂設施、醫院、停車場等便民配套設施。
整治環境
提升老鎮的形象和品位
“老師傅,這里不能擺攤的,麻煩您收一收。”“老板,外面這些甘蔗皮清理一下,不然多影響環境。”……每天早上7點,白龍橋執法中隊的隊員們就早早地走上街頭,一邊勸導流動攤販遵守秩序,一邊督促商鋪做好門前三包。據了解,自白龍橋開展小城鎮環境整治以來,每天上街巡邏成為了執法隊員的必備內容,“有了執法隊員的監督,現在鎮上的小攤販少了,交通暢通了,環境也好多了。”附近的居民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白龍橋鎮地處金華市區西南城郊結合部,浙贛鐵路貫穿鎮南,330國道溝通鎮北,二環線傍鎮而過,作為城鄉接合部,這里面臨流動人口多、亂搭亂建多、環境臟亂差,整治難度大等問題。
小城鎮環境整治是一場“硬仗”,更是一場持久戰。為了保障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白龍橋鎮黨委積極召開動員會議,將全鎮劃分為16個區塊,成立了以班子成員為首,鄉、村干部為成員的的領導小組,共同管理區塊內的環境衛生。同時,探索建立長效機制,做到“喇叭”響起來,每天定時通報環境整治情況;宣傳做起來,幫助居民及時了解環境整治進展情況;集鎮環境靚起來,完善保潔員隊伍,規范集鎮垃圾分類收集;企業責任主體明確起來,要求企業做好經營區環境衛生保潔。同時,該鎮還認真組織黨員干部入戶走訪,做通金龍路沿線各門店業主思想工作,動員業主落實三包責任,合理規劃門店門頭。
環境衛生上來后,該鎮又將目光瞄準集鎮上的建筑立面,在規劃方案中提出了“腰帶行動”。
據該鎮黨委副書記方敏介紹,白龍橋的建筑立面大部分松散自由,雜亂無章,正如一件松散的連衣裙。因此,下一步,他們計劃對集鎮建筑的立面秩序進行規整,建筑底部采用飾面磚予以區分,在建筑的腰部進行收口;腰部的廣告位、店招實行統一行制;統一設置空調外機位、窗框、遮陽棚、防盜窗等立面元素。
這些正如給連衣裙系上一根腰帶,從而將裙子的整體一分為二,顯得更加緊致,同時在衣服的口袋、邊封、袖口等部分加上裝飾性的元素,彰顯出裙子的特色。
“我們希望借助小城鎮環境整治的東風,通過對道路沿街立面的整治和對白龍橋綜合市場及其周邊區塊的改造,展現婺派建筑風貌,提高城市建筑品質,打造具有白龍橋歷史文化特色的慢生活城市街區,從而點亮白沙溪,夢回白龍橋。”對于未來的白龍橋,方敏充滿著希翼。
明確目標
推進規劃方案有序實施
綿密的春雨,從三月一直持續到了四月,然而,淅淅瀝瀝的雨滴,卻澆不熄白龍橋鎮各項工程的熱情。這邊,白沙溪兩側景觀新建工程已然開工,那邊,老鎮區污水改造工程二期也進行得如火如荼。
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小城鎮在日復一日的改造中,已初具規模。
“今年,我們確定了16個工程項目,目前,已經有6個項目開工建設。”白龍橋鎮規劃所所長鄒忠汝如是說。
白龍橋鎮的整治藍圖也已越發明晰。鄒忠汝介紹,本次白龍橋鎮的重點整治區為老鎮核心區域,尤其是現狀存在的問題比較多的區域,涉及需整治的項目較多,包括白沙溪整治、多條道路立面整治和路面提升、老商業街改造、老廠區搬遷新建與部分老廠房改造利用等。重點打造“三區六路”,三區:結合老商業街打造商業區、結合老廠房搬遷打造商住區和結合老廠房改造打造商務園。六路:結合金江南街、長安街、華龍南路、馬海路、長樂路和金龍路整治打造六條特色街。
因為涉及的范圍大、面積廣、任務重,整個整治規劃計劃分三年進行,并確立了白龍橋鎮2017~2019年度小城鎮整治項目庫,按照群眾最關注的、最突出的、最迫切的問題進行排列,并配套重要展示節點圖、環境衛生整治圖、城鎮秩序整治圖、鄉容鎮貌整治圖,將目標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具體化,明確每一項任務的責任人、時間表、路線圖。
以項目為抓手、以克難為重點,通過項目建設正向推進和問題整改反向倒逼雙驅動模式,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再提速。
“未來三年,我們在完成項目庫的基礎上,還將對于整治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修改,積極探索各空間之間的協調發展,真正打造出一個高顏值的城市副中心。”鄒忠汝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