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推進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我市決定從今年5月到春節前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文明餐桌”專項行動。5月中旬,舉行了“文明餐桌”行動啟動儀式,向全市人民發出了《傳承美德、合理消費、文明用餐、科學飲食》的倡議(5月12日《寧波日報》)。推廣“文明餐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每個市民都應積極響應,踴躍參加。
推廣“文明餐桌”,弘揚的是傳統美德。小餐桌,大文明,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更是中華民族尊重勞動、節約糧食、珍惜幸福、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盡管現在社會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永遠不能丟。“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種百姓視角的飲食節儉觀,是對中華美德最恰當的哲學表達。倡導厲節約、拒浪費的餐桌文明,是積小善、成大德的行為,是讓傳統美德在餐桌上得以體現、得到傳承的最佳方式。
推廣“文明餐桌”,傳承的是社會公德。餐館是城市文明的標志和縮影,餐桌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一些先進的城市,都與公眾的餐飲理念、餐桌文明程度緊密聯系在一起。而在我國,畸形消費、餐桌浪費的陋習已經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影響和制約城市文明的障礙。最近群眾總結的“少點一點兒,夠吃就行;喝了一點兒,開車不行;少抽一點兒,身體力行;剩了一點兒,打包可行”的方法,折射的是健康有益的社會風氣和文明向上的飲食文化。從“文明餐桌”做起,這是提升公民道德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最佳選擇。
推廣“文明餐桌”,履行的是職業道德。誰是社會風尚的引領者,答案是很明確的,就是政府和官員。日前,一項針對全國31個省(區、市)1084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社會上94.3%的人痛恨浪費,而被問到其中哪些方面最為浪費,竟然有高達92.6%的人首選“公款吃喝”!皟以養德、勤以得福”,杜絕浪費、文明餐飲,亟需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亟需公職人員帶頭垂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職業道德來影響和帶動社會道德建設。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