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胡敏霞
在教育領域,我們強調“匠心化育”,即塑造和教育一批富于創新、善于實踐、精于勤勉的未來人才,對教師來說,這更是育人之宗旨。而匠心化育首先需要匠藝仁心,教育者只有具備技藝之先導與和技近乎道的德行,才可真正實現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
本期記者將目光聚焦校園內匠藝仁心的故事,他們是象牙塔里真正的工匠,是匠藝仁心的典范和匠心化育的布道者,匯聚他們的力量,追求他們的追求,呼喚工匠精神,讓教育蘊含精與實的精神特質。
傳承工匠精神 發展職業教育
在金華實驗中學的咖啡吧桌上,放著一個鋁制瓶子,猶如螺旋形狀!斑@是我們數控專業學生的作品!币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瓶子,在鮑智揚眼里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品。
2004年金華實驗中學開設了數控專業,這在金華乃至浙江的職業高中學校中都屬于走在前列的,數控專業畢業的鮑智揚就成為了這個專業最早的一批老師之一。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金華實驗中學數控專業在金華地區乃至浙江省都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績。
“成績取得的背后關鍵在于工匠精神的傳承!滨U智揚一語中的地道出了其中的奧秘。早在六七年前,當還沒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詞的時候,鮑智揚就嘗試帶著數控專業的學生進行發明創造,用學到的知識創造一些小發明。
尤其是近幾年,當“中國制造”、“制造大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詞匯不斷被提出的時候,為了增強競爭能力,制造企業已開始廣泛使用先進的數控技術。
鮑智揚也在努力把“數控專業”發展成“數控文化”,把“工人”培養成“工匠”。為此,在學校的支持下,創新創業工作室正式成立,由專業的老師組成,同時,下設發明創造俱樂部,這個俱樂部則是由機械類相關專業、有興趣特長的、愛好發明創造的學生所組建而成。每個星期,都會有老師輔導學生進行發明創造。
正因為有團隊的引領,到目前為止,數控專業已經發明創造了四五十件作品,并且每年都有一些作品被送到省、市、區去參加各類比賽,也捧回了不少獎牌。其中申請國家專利有3項,今年又有5項發明專利收到國家專利總局的受理通知書,創新設計作品《急救精靈》、《普通車床安全操作裝置》、《蚊香分離器》連續榮獲浙江省一等獎,發明作品《超級生命守護包》、《井蓋守護衛士》、《智能化防霧霾道路分隔帶》順利入圍全國文明風采大賽。談起這些成績,鮑智揚的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笑容。
時代的進步,提升的不僅僅是創新意識,更重要的也在促進教育教學理念的改變。鮑智揚說,質量是數控專業的生命線,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數控專業的學生需要有一絲不茍的態度,踏踏實實,付出大量的訓練時間。為此,學校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边@是鮑智揚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為此,他在日常教學中一絲不茍,對學生嚴格要求,重視發現學生的技術特長,有針對性地在培訓過程中因材施教,重視“數控技術”在枯燥技能訓練過程中的創新教學和拓展應用,加強過程指導和信息反饋。嚴格的要求和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在中考中留下遺憾的中職生們,找到了人生的舞臺,練就了真本領。
2012年,中央財政支持的國家級數控實訓基地落戶金華實驗中學數控專業。學校正在積極與企業進行對接,把科技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經濟效益,服務于企業、社會的發展。
執著創新詮釋年輕力量
泰戈爾曾說:“雨花石的美麗不是錘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边@句話也是環城小學郭驥老師的座右銘。在這個參加工作不到6年的年輕教師看來,老師不僅僅只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作為“80”后,郭驥的身上有一股獨屬于年輕人的執著。剛當上教師的第三個月,他就趕上了“三年內教師技能評比”比賽,“硬著頭皮只能上了。”郭驥以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站在比賽場上。慶幸的是,憑借著自己的勇敢,他闖過了初賽、復賽,進入了最后的決賽。
為了準備最后的說課,在距離決賽三天不到的時間里,郭驥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那時候的他還擔任班主任,刨去平常的工作時間,郭驥幾乎把課外時間都花在了準備說課上。整理教案、做課件……件件事情都親力親為。為了能夠在最后的決賽上呈現最佳狀態,一天時間他可以把這節課上四遍,為的就是能夠得到“前輩”老師們的寶貴意見。
正是因為這股執著,最終,他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佳績。
誰說這不是教師“工匠精神”?細細打磨一節課,精益求精,只為呈現最好的品質。
盡管站在三尺講臺上已經有6年之久,但當初的那份執著,郭驥卻依然保持如初。而這些年中,讓他也收獲了不少。
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遇,郭驥在時任環城小學校長俞正強的提議與指導下,以學校大隊部的名義,開展了一個名為“星期八圓夢村”的組織活動。這個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周六回到學校,自主建立社團,讓學生學會玩,在玩中學會相處,學會創新,學會合作,學會克服困難,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活動一開展,便獲得了廣大學生的喜愛,也得到了各大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這便是現在如火如荼的社團課的雛形,而郭驥也一度成為“紅人”,頻頻為各地的中小學校長做專題培訓!捌鋵,但是也只是一個小小的想法,沒想到能得到這么大的反響!比缃窕叵肫饋恚K的內心還滿是激動,“這項活動在市(區)各中小學校都屬于首創。”
勇于學習,敢于創新,讓郭驥飽嘗創新獲得成就的快感。
2015年,郭驥成為了一名農村支教老師。在白龍橋小學,郭驥是為數不多的男教師之一。他的陽光、執著、創新也給這所郊區小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在走廊上,學生們看到迎面走來的郭驥,不是叫他“郭老師”,而是叫“八哥”。每每聽到這一稱呼,郭驥總是樂呵呵地回應著。“敬而不畏,親而不隨”這大概就是做老師的最大追求,而郭驥年紀輕輕便做到了。
2011年,參加工作第3個月,全區舉行了一次“三年內教師基本功技能評比”,取得了第一名;2013年,參加工作第三年,全國少先隊活動課程剛剛拉開帷幕,他代表金華市參加了展示,獲得了全國專家好評;2014年榮獲“浙江省雛鷹爭章輔導員技能大賽金獎”、“浙江省少先隊說課比賽一等獎”;2016年,榮獲“浙江省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第一名”。同年6月榮獲“浙江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從教6年來先后在“千課萬人”、“成長課堂”等全國、省、市、區級開設公開課20余節……一步一個腳印,郭驥從職場菜鳥漸漸成長為省優秀輔導員;從對教案書寫格式都不甚了解的教學新手成長為省級優質課第一名。
踏實、執著、創新,這三個詞是郭驥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說,正是因為奉行著這三個詞,自己才會有今天的成績。
腳踏實地干一份終生事業
在金華四中數學組教師辦公室里,李勝兵正埋頭奮筆疾書,一份份真題試卷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據。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將拉開序幕,對于初三的師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激戰”。為了能夠讓學生在這場“激戰”中取得好成績,李勝兵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真題,以幫助學生進行篩選,篩選過后,再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今年,已經是李勝兵當老師的第22個年頭。對于他而言,站好三尺講臺便是自己畢生所追求的事業。如何把這個事業給干好,李勝兵沒有別的奧秘,唯有精益求精地編寫好每一堂課的教案,踏實地上好每一堂課,這也是他所追求的“教師工匠精神”。
22年前,李勝兵還是個毛頭小伙,剛從學校畢業的他被分配到了源東初中教書。當時,金華縣組織了一次“兩主三線”教學法教研活動,那也是李勝兵第一次參加教研活動。坐在底下聽課的李勝兵,第一次發現,原來數學課也可以上得這么生動有趣!拔乙惨欢ㄒ铣鲞@么好的一節課。”這成了李勝兵最大的愿望。
為了上好一堂課,李勝兵就問“前輩”老師拿了很多關于“兩主三線”教學法的教案,復雜的教案讓他一下子摸不著頭腦,沒有辦法,他只能用最笨的辦法——模仿“前輩”們寫教案,一步一步地摸索著前進。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多,李勝兵才摸出點門道。一頭扎下去學習過、研究過,才足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李勝兵才更懂得了如何上好一堂課。
這么多年來,李勝兵的教學也從青澀走向了成熟。
在教學過程中,李勝兵不斷探索教學方法,積極試行以學生為主的“知心課堂”數學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把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問題學生提,疑難師生共同討論,一貫實行民主教學,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教師“導”的藝術、“引”的技巧、“幫”的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他還十分注重揭示前后知識間的聯系,善于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去幫助學習新知識;精煉精評,舉一反三,把練習講評同復習課本知識、探求答題規律、提高答題能力結合起來,注重分析答題思路,明確答題步驟,規范答題形式,揭示易犯錯誤,以達到講評一體,復習一片,掌握一類的目的。
“他總喜歡腳踏實地地做事,無論是工作還是教書,或是對我們的要求。”學生潘琦這樣評價自己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李勝兵。腳踏實地,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學的高質量,是李勝兵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這些年來,通過他的教學,學生不但沒有較大的學習壓力,而且成績突出,每每數學競賽,在獲獎學生中,總能看到李勝兵所帶的學生在其中嶄露頭角。
教書匠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職業,可卻是一份神圣而光榮的事業,從職業到事業,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