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雅畈鎮入鎮口東陽街旁,若干名工人正在忙碌著種植用于美化道路兩側的綠色植物,并按照規劃進行著綠道建設的前期工作。幾名設計人員則正在商量如何建設入鎮口景觀,以突顯雅畈鎮特有的斗牛和婺州窯文化。
根據浙中生態廊道建設五年規劃,婺城區將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打造一批風格獨特的特色小鎮,作為未來重點開發區塊和重大發展平臺。將雅畈打造成一個“婺窯非遺特色小鎮”,就是項目之一。
自全市啟動浙中生態廊道建設工作以來,婺城區積極謀劃部署,依托天然的生態資源,融合鄉土元素,致力于建設以“生態經濟”為核心的產業體系。發展一鎮一特色,一村一產業,努力挖掘竹馬茶花、雅畈婺窯、瑯琊夢幻白沙、沙畈紅色文化等鄉鎮的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借助廊道建設,發展獨特的文化產業,打造特色生態小鎮,從而全面推進產業與廊道有機融合的綜合廊道經濟。
數據顯示,婺城全區生態廊道2017年計劃實施項目51個,已開工38個,開工率75%;計劃投資19.5億元,已完成投資10.6億元,完成投資比例54.7%。
除培育特色小鎮外,婺城還積極推進廊道沿岸的美麗鄉村建設。通過以A級景區為標桿,對廊道沿線1公里范圍內的村莊進行全面整治,計劃建成一批如安地鎮巖頭、新垅等在內的以鄉村“綠化、文化、潔化、美化”為主要內容的精品村、秀美村,確保沿線50%以上的行政村達到該水平。同時,加大古村落保護開發力度,重點保護開發建設塔石上陽古村、雅畈三村等歷史文化村落,加大國家級、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力度。提升秀美南山風景線、桂花飄香風景線建設水平。截至目前,4個精品村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45%,秀美南山風景線已有3個節點進場施工,多個美麗宜居示范村已完成總工程量的50%,1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重點村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以上。
同時,婺城區還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鼓勵發展現代農業,推動廊道沿線苗木、草本花卉和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傳統農業基地化、品牌化、集約化、高效化進程。目前在實施中的有挺美菇業海鮮菇生產擴建和白沙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前者是利用農業廢棄物培養海鮮菇,包括2萬立方米海鮮菇自動化培養室和5000立方米出菇房等基礎設施,后者則是要建設5200畝高標準農田。
此外,婺城區還將在2017年完成6家“美麗牧場”創建,將保留的畜禽養殖場全部建設成為“零排放”、“花園式”的美麗生態牧場。同時,以廊道建設為依托,深入實施“四換三名”“騰籠換鳥”“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工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我們就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借助生態廊道建設,充分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生活性服務業、美麗牧場、文化創意產業為重要抓手,大力發展新型的綠色低碳生態產業,加速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婺城美麗經濟的‘升級版’。”區廊道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