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標識、休憩、旅游為一體的入口景觀公園經過數月的緊張施工已基本完工;莘畈溪兩側全長4公里的游步道、騎行道已經建設完成;戶外拓展基地一期、二期、泳池、土灶等設施已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周末菜園的發展模式吸引了一大批組織親子游、暑期夏令營及研學活動的學校、單位……這是當前,莘畈鄉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得的成效。
自小城鎮整治工作啟動以來,莘畈鄉堅決貫徹市區黨委政府打造“莘畈特色”“莘畈升級版”的部署要求,依托“一心一軸三片區”的規劃格局,“小而精”的設計理念,緊緊抓牢26個整治項目,拉高標桿、埋頭大干,6個月內完成了13個項目規劃設計,9個項目進場施工,達到弱電下地90%、強電下地60%的建設進度……應該說,市區西南山區后花園正以嶄新的姿態快速蛻變。
當然,前進的道路不可能總是一馬平川,莘畈小城鎮整治項目多、用地廣,推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老百姓。宣德堂廣場選址,大門口有一棟農戶的老房子需要拆除。剛開始上門做工作時,農戶一見是鄉干部,門開了一條縫就立即關上。對此,我們的干部沒有絲毫氣餒,每天守在老百姓家門口,農戶走到哪工作就做到哪,最終靠著這股韌勁,徹底打開了農戶心鎖。現在,宣德堂廣場不僅是祝村歷史文化積淀的縮影,更成為村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同時,莘畈鄉還將城鎮環境衛生整治作為“兩學一做”的考場,專門創立黨員示范街、巾幗示范街、“婦女街長制”,通過深化支部“主題黨日”和黨員“聯鄰幫戶”,力促日常保潔常態化制度化。針對山區村民房前屋后柴火數量大且亂堆放的問題,鄉干部自己設計制作并發放“柴火架”,既能收納柴火又能裝點村容村貌,做到實用與美觀相結合,背街小巷中街角小品的精心設計更讓集鎮煥然一新。
(記者施俊、通訊員潘晨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