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婺城持續酷熱高溫,人們都在千方百計消暑降溫,躲避炎熱。然而,在婺城的各個崗位上,總有一些人因為工作性質或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必須在高溫下或者常人難以忍受的環境中工作,他們可能是建筑工人、是行政執法人員、是道路施工員、是基礎鄉鎮干部……也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城市在高溫中仍有條不紊地運轉。他們的堅守,值得所有人尊敬;他們的辛苦,更應當得到社會的關注。
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些不畏高溫,不辭辛勞的建設者們,感受他們的執著與堅毅,向他們衷心地說一聲謝謝!
交通建設:
防汛抗暑保工程安全
7月13日,入伏的第二天,氣溫一直居高不下,炙熱的陽光毫不吝嗇地釋放著自己的熱情,只有偶爾飄過的幾絲云朵才能讓人稍作喘息,而長期暴露在外的城市建設者們卻絲毫沒有停下自己工作的腳步,他們正為實現既定的目標而努力勞作著。當天一早,記者跟隨婺城區交通運輸局鑫隆路橋建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前往婺城莘畈至武義白姆公路(白門線至湖大線段)建設工程位于沙畈鄉的施工現場,感受這些基層工人們是如何鋪就這一條條致富路的。
沿著白門線往大山深處開去,花了近1個多小時才到達該工程的項目部——沙畈鄉東山村。據項目副經理馬勇群介紹,婺城莘畈至武義白姆公路是婺城區公路網規劃中的一條重要公路,項目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婺城區的公路網,有效提升區域公路的通達能力,對沿線的經濟發展和當地的旅游業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對婺城南部地區的建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根據計劃工期安排,項目首先對整個工程的中間隧道段進行施工,“這是難度最大的一段路,也是整個項目進度最關鍵的路段,只有先打通隧道,才能按項目計劃繼續完成剩余的工作量。”馬勇群告訴記者。
層層疊疊的竹林掩蓋下,工程施工現場漸漸展現在眼前。從山下往上看去,這段公路有好幾個回頭彎,工程建設安全問題變得尤其重要。“像我們這種在山區建設的工程,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馬勇群說,為此,項目部除了增加安全費用用于安全防護外,還特別增設由專職安全員董紅偉帶隊的安全巡查小組,每天從早晨5點多開始到收工之后都要不斷地做好巡邏檢查工作,發現隱患及時整改到位,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他們就更需要時刻保持警醒。6月汛期的一天凌晨,大雨肆虐,住在項目部的董紅偉放不下心,帶上一位小工踏上工地開始巡邏。巡至周遼村施工地附近的一處廟宇旁,發現溝渠中的水已經漫上道路,而從上游沖下的樹枝就快要堵塞排水管。如果再不通管,路旁的土房很有可能被水沖毀,董紅偉當機立斷,和小工兩人一起把水中的雜物清理干凈,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而進入7月后,這些建設工人們不僅要面對突發的暴雨,更要對抗長久的高溫酷暑。這幾天,馬勇群雙臂上的皮膚出現紅斑,感覺很是難受,但這對他們長期在外作業的建設者們來說,卻很是常見。“我們作業的時候必須身穿工作服,頭戴安全帽,加上炎熱的天氣,很容易使我們皮膚出現過敏等現象。”馬勇群說,但是這對他們來說卻習以為常,每個人都只想著能按期完成任務,及早實現2018年11月通車的目標。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總體進度的33.5%。
(記者江婉秋)
文化執法:日常巡查與錯時檢查,保文化市場安全有序
“網吧36家、歌舞娛樂場所3家、電影院1家、印刷廠128家、文物保護單位17家、文物保護點65家,還有大大小小的書店。”說到自家的“管轄范疇”,婺城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的稽查員胡衛敏隨口說起具體情況。
去年12月份,胡衛敏才從部隊轉業加入到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雖是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的一名“新兵”,但通過7個多月的認真工作和不斷學習,他處理起業務儼然已頗有“老兵”的風范。“請出示一下身份證”,在網吧管理人員的陪同下,胡衛敏查看了一遍網吧后,對一位年輕男孩提出查看身份證的要求,“請問一下家庭住址是在哪里”,在身份證照片和本人有所出入后,胡衛敏再次提出要求,還通過公安監管軟件系統再次核對相關信息,做到防范于未然,切實維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
以上這一幕幾乎天天能夠出現。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劉學好和稽查員胡衛敏配合默契。劉學好是一名在文化執法隊伍中工作了13年的老兵,經常傳授經驗給胡衛敏。除了查看網吧是否存在接納未成年人上網現象,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還重點對網吧實名登記、衛生環境、消防安全等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情況詳細記錄在《網吧日常檢查記錄表》內。
“暑期是違法違規和安全事故的高發期,更是文化市場經營管理的高危期,所以更加需要嚴格排查。”劉學好說,因隊里人少任務量大,再加上夏季文化市場特性,除了下午時段加強排查外,大隊還利用晚上、周末開展錯時檢查,對市場采取高壓態勢,對市場全時段全領域進行監控,堅決維護未成年人利益,確保全區文化市場安全有序。
近段時間以來,室外最高溫度均在35℃以上,尤其是下午的太陽更是毒辣,但此時正是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出門開展日常巡查的“好時候”。檢查網吧、查看印刷廠……除了在單位處理一些基本業務,其他大部分時間,執法人員都是在外“奔波”。除了開展排查,發現問題發放整改通知書,再次“回頭看”,確保整改到位外,區文化市場行政執法大隊還配合文化行政審批科查看新審批的經營單位場地,并向新老業主講解相關法律規定,確保不犯低級錯誤。(記者施俊)
楊興培:有故障,氣溫再高也得上
早上9點,記者來到婺城區勤儉一期項目施工現場,和室內施工者相比,露天作業的工人們則直接經受著烈日的考驗。楊興培是工地上的一名水電工,今年43歲,從業這個職業已經20余年了。他的工作與工地上的設施運轉息息相關,只要出現關于水電的故障,他就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說起氣溫炎熱的夏天,楊興培表示,“哪里有故障,氣溫再高也得上。”
楊興培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工地上“巡邏”,檢查現場用電情況,保證用電安全。“每個配電箱都要好好檢查,要是有哪條線路不對了就要盡快修,施工進度延遲。”正說著,工友就在呼叫楊興培了。“老楊,這個配電箱的線路好像不太對,設備不能用了,你快過來檢查一下。”楊興培立馬拿上檢修裝備準備維修。“估計是哪根線接錯了。”還沒檢查,楊興培憑借多年的經驗便初步判斷了原因,隨后他拿著專用電線連接了配電箱和電源接口,打開配電箱,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配電箱無法使用的問題。
“像這種配電箱的問題還是小事,有時候我們還要進行攪拌機和塔吊的維修。”天氣炎熱,但楊興培有時還得上高40米的塔吊檢查線路。“上面的溫度應該比地面上的溫度還要再高一些。”隨著房屋越建越高,上塔吊維修也得越上越高。“還好我不恐高。”楊興培打趣道。
楊興培的另一個工作是給工地四周灑水。小小的電瓶車內,雖然有車棚阻擋太陽的照射,但也因此車內的空氣無法流通,坐進車內更是像“蒸桑拿”。一圈下來,楊興培的頭發已經濕透,就連頭發絲上也掛著汗滴。“像現在這種炎熱的天氣,灑水的次數也要增加。”
在工地,楊興培和工友們一起接受著烈日的炙烤,雖然穿著旅游鞋,但依然能夠感受到腳底的炙熱,“我們這里的室外溫度起碼比室內高上十幾攝氏度。”工作休息之余,楊興培會在搭建好的大棚內休息。“老楊,現在灰塵有點大,還是得多撒次水。”“老楊,攪拌機那邊說設備不能用了,你快去看看。”……“來了。”就像楊興培自己說的那樣,不論嚴寒還是酷暑,只要有故障他就上。(記者蘇曉婕)
賴紹麟:村民理解,最是這夏日一抹清涼
時值酷暑,最高氣溫已超37℃,高溫“蒸烤”模式和灼人的熱浪使得很多人都不敢出門。但在婺城區竹馬鄉小城鎮綜合整治的現場有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無懼烈日的考驗,無謂大汗淋漓,在基層工作中默默奉獻,展現著職業的光輝。
竹馬鄉副鄉長賴紹麟就是其中的一位。早上8點半,只見他戴著一頂草帽,頂著太陽,正在施工現場指揮工作人員有序施工。“這邊正在進行的是集鎮道路的白改黑工程,趁著今天早上天氣比較涼快,早點開工。”而此時距離他6點半到達施工現場,已經過去了近2個小時。瀝青本身溫度就很高,踩在剛澆好的瀝青地面,真的有點像“鐵板燒”。一圈下來,賴紹麟的衣服已經是濕了又干、干了又濕。
看著這邊的工程進展較為順利,剛回到辦公室還來不及坐下喝口水的賴紹麟就被負責管道下移的通服公司的工作人員叫住了。“賴鄉長,有個事情要麻煩你協調一下,那個菜市場的一戶居民家的管線……”還沒等工作人員說完,他就明白了是什么事。“你別急,這件事我昨天下午已經稍微了解過,我馬上過去協調這件事。”
剛到這戶村民的樓下,恰好看到戶主吳大媽抱著個小孩下樓來了。賴紹麟連忙迎了上去表明來意。原來,該戶主之前聯系了線路施工方工作人員表達了想將墻上的電線箱移除的想法,但因為雙方溝通方式產生了誤會,一氣之下就表示不允許施工人員將線路從她家墻上過。
在詳細了解事情的緣由后,賴紹麟代替工作人員表達了道歉,隨后耐心地跟她解釋,希望她能夠配合工作。在經過了1個多小時的勸說,吳大媽終于松了口。“其實有些誤會就是因為溝通不恰當引起的,只要好好跟村民們講道理,肯定是會理解的。”賴紹麟說。
“嘀鈴鈴,嘀鈴鈴……”這邊的問題剛協調好,那邊又有電話打來詢問施工圖紙的問題。“這一整個上午,賴鄉長的電話就沒怎么停過。”一旁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正在這時,一名商家拿著幾瓶冰鎮的礦泉水走了過來,“來來來,這么大熱天的,你們辛苦了,解解渴吧。”
不斷攀升的溫度,無形中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辛苦,但邁出的每一步依舊無比堅定。正如賴紹麟所說的,“群眾們端上的一杯水和他們理解的笑容,都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這高溫下的一抹清涼。”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