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婺城百姓剛剛享受了短暫的清涼,副熱帶高壓馬上卷土重來。面對重啟的“燒烤模式”,婺城水利人也再度為確保農田灌溉奔波忙碌開來。這不,昨天一大早,婺城莘畈水庫管理處支委曹友芝就來到洋埠鎮野貓畈糧食種植區,查看這里的農田灌溉情況了。令人欣慰的是,現場引水渠內水流充沛,正汩汩淌入周邊田間,成片的晚稻苗顯然是剛剛栽種的,喝足了水正迎風輕擺。
遠遠跑來一位農民,大聲地與曹友芝打著招呼。這位農民叫陳建新,是一名種糧大戶,在野貓畈承包有2000多畝農田。半個月前,野貓畈曾經出現旱情,導致晚稻無法種植!爱敃r,多虧婺城區水務局馬上出面和市里協調,引調來九峰水庫水,讓我避免了損失!标惤ㄐ逻@樣說。
事實上,讓陳建新避免損失的不僅有九峰水庫水,還有烏引水。對此,曹友芝顯得很自豪:“短短半個月,從九峰水庫水到烏引水再到莘畈水庫水,我們實現了‘無縫對接’!边@不是偶然。今年,面對“加長版”的三伏天時間,婺城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做足了防大旱、抗大旱的思想準備,提早安排、積極部署。尤其作為責任部門的區水務局,更是由局黨委創新推出了“黨建+”抗旱責任制:一方面,局黨委與各支部、支部與黨員層層簽訂責任書,讓每一名黨員認領“責任田”,確保自己的“責任田”里不干旱;另一方面,局黨委總牽頭,下屬6個支部分別成立黨員抗旱先鋒隊,提供專家服務、應急維護,以及保供水、保灌溉。
顯然,婺城區水務局的“黨建+”抗旱責任制迅速發揮出了作用。比如,在野貓畈抗旱保灌溉事件中,就處處有我們黨員干部的身影。
時間回到7月24日。這一天,莘畈水庫的水位與7月14日相比已經驟降1.57米,減少蓄水量277萬立方米。為了繼續保證金西三鎮、莘畈鄉、蔣堂鎮等共計15萬人的飲用水供應,下游灌區的農田用水只能收緊了。如此一來,洋埠鎮野貓畈兩千多畝水田首當其沖,面臨無水灌溉、無法栽種晚稻的困境。
于是,盡管是周末時間,婺城水利人也依然堅守崗位。下午13時,區烏溪江引水工程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王潛的辦公室來了兩位訪客——區防指辦主任邵偉華和莘畈水庫管理處黨員干部劉衛星!拔覀兘裉靵硎窍牒湍闵塘恳幌抡{水抗旱的事,上午我們去洋埠走了一趟,看到有些地方因為缺水種不了晚稻了!鄙蹅トA開門見山地說。對此,王潛表示,區烏引管理處已經與衢州烏引管理局做好對接,烏溪江水庫已經準備給金華供水。但是,烏引干渠長達50多公里,衢州水最快也要到兩天以后才能抵達。
這是救急的事,別說兩天,就是一天也拖不得。三人心里都明白這一點。作為黨員抗旱先鋒隊的成員,他們也堅持——不放棄。每個人的大腦都在飛速轉動著……最終,王潛先打破了沉默:“有一個辦法,如果讓九峰水庫加大放水量,可以使水流從烏引干渠倒著走,這樣就能進入莘畈灌區。不過,九峰水庫由市水利局管轄,能不能加大放水還需要協調……”結果沒等王潛說完,邵偉華已經拿起手機開始撥打電話了。
一切都在“快進”:當天下午,市防指辦出面與九峰水庫管理處進行協調,獲得支持;7月25日一大早,九峰水庫增加了一倍放水量;當晚20時許,九峰水庫水從烏引干渠逆流而上進入莘畈灌區并抵達野貓畈;7月27日凌晨,衢州烏溪江水庫水抵達婺城……
陳建新說,25日晚,劉衛星一直等在野貓畈,“親眼見到水流入田,才把一直懸著的心放下”。
當然,對婺城水利人來說,野貓畈抗旱并非個例,也絕非句號。接下來,婺城水利人仍將時刻準備著,發揮好“黨建+”的帶動,形成眾志成城的抗旱氛圍,通過科學制定山塘水庫放水計劃、及時組織引調水措施,協調處理用水矛盾,確保抗旱的最終勝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