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在長山鄉長山二村、長山四村等地的畜牧業整治拆后復墾現場,總能看見一名年輕人穿梭在各個養殖場,上門檢查養殖場拆后復墾工作。她就是該鄉副鄉長虞姬。去年,在全區面向“80后”年輕干部的選拔中,她脫穎而出,并于10月調任長山鄉培養鍛煉。到崗不久后,全鄉就開展了畜牧業集中整治行動,她帶領一班人深入一線開展畜牧業整治,累計拆除養殖棚舍20多處,拆除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
“從區級機關到基層一線,不僅是工作崗位、工作方式的轉變,更是責任擔當、素質能力的鍛煉和提升。”虞姬說,相對于在機關部門做文字工作,到了基層的各項重點工作多,發現自己要學的知識技能還很多。不過這樣的歷練,也倒逼自己迅速成長。
到一線壓擔鍛煉、在實踐中淬煉,是婺城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一大特色做法。近年來,婺城區高度重視干部梯隊建設,深入實施“紅色接力棒”工程,根據干部成長規律,注重教育培訓和一線鍛煉相結合,專門開設“婺城年輕干部成長學堂”,打出精準施訓、師徒幫帶、多崗鍛煉、實踐磨礪組合拳,讓年輕干部“工作能謀、遇事能干、難題能破”。
精準施訓、補足短板。針對年輕干部理論知識不精、政策業務不專、視野不寬的問題,每月利用周末時間,挑選區機關部門、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授理論政策業務課,武裝年輕干部頭腦;開設婺城年輕干部學堂,定期邀請省內外高校專家學者授思維拓展課,讓年輕干部學習多領域前沿知識,收獲新知識、新技能、新理念、新視野。
一線壓擔、實踐磨礪。年輕干部思維敏捷活躍,干勁十足,但多數人工作經歷單一,基層經驗不足。為此,婺城區借助全區面上如火如荼開展的各項重點工作,有意識地選派年輕干部到一線攻堅鍛煉。近年來,安排20余名35周歲以下年輕干部到軟弱落后村擔任“第一書記”,在基層一線指導工作、謀劃思路、助推發展。先后選派300余名年輕干部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舊城改造、區塊征遷、小城鎮綜合整治等省市區重點工作,在重點工程攻堅中磨練意志、提升能力。
在宣傳系統工作的施盡佳就是從中得到鍛煉成長的一位。原本是區新聞中心一名年輕記者的他,2013年因工作需要借調至二七區塊改造工程指揮部。作為全省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他跑遍了二七區塊的所有街巷,用手中的鏡頭和筆,把婺城黨員干部最閃光、最動情的一面呈現出來,為區塊征遷發揮了一名新聞工作者應有的作用。他說,年輕干部學堂接地氣,大家交流工作心得,取長補短,對于提升個人的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
結對幫帶、加速成長。充分發揮老“獅子型”“黃牛型”干部作用,與年輕干部結對,幫助理清思路、關心生活、幫助成長。前不久,在箬陽鄉,3名老鄉鎮和3名年輕干部結成師徒關系,并簽訂了拜師協議書,師傅由政治素質高、業務工作能力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鄉老干部擔任,徒弟則是35周歲以下的年輕干部。其間,老干部通過思想上面對面傳、工作上手把手幫、作風上心貼心帶的工作方式,幫助年輕干部快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農村工作能力。
“長期以來,婺城區注重加強干部梯隊建設,立足面上各項重點工作,搭建平臺載體,不但要學深學透理論業務知識,還要到重點工作一線參與攻堅,一批素質過硬、能力突出的優秀年輕干部脫穎而出,達到了推動工作、提升能力的雙贏局面。”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妙芳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