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婺城新城區臨江工業區金沙街附近的村民,紛紛打開窗戶,讓陣陣清風吹進屋內。這一尋常舉動對這里的村民來說,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直到今年初,家里朝向馬路的窗戶就沒敢開過。空氣中夾雜的異味讓人受不了,現在經過整治總算好了。”村民們感慨道。
從居民家里望出去,隔著一條金沙街,就是耐司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依舊在繼續,但困擾周邊群眾的異味聞不到了。原本面臨困境的企業,在政府部門推動下積極實施“低小散”行業整治,投資2000多萬元淘汰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生產線,并對原有環保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不僅解決了污染問題,還借勢成功轉型升級,重煥生機。
公司負責人陳明豐說,今年1月正式恢復生產后,引進的一條植物萃取生產線連日來正在緊張安裝調試,11月有望試生產,達產后預計年新增產值近1億元。在生產穩步向好的同時,市場也逐步在恢復,產品出口至歐美、南美、日本等市場。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婺城區針對“低小散”行業的分布情況和突出問題,確定了“醫藥化工、水泥建材、五金工量具”等行業作為整治的重點,并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治水治氣和“治危拆違”等中心工作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全力推進“低小散”塊狀行業整治提升,呈現出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良好態勢。
據統計,今年以來,婺城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成淘汰落后產能涉及金華市城建混凝土有限公司、浙江遠大鋁業、白龍橋鎮周家磚瓦廠等6家企業。與此同時,婺城區還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治危拆違”等工作,共整治并規范提升白龍橋、雅畈、蔣堂等鄉鎮小企業小作坊142家,在提升集鎮環境的同時,也為下一步發展騰出了空間。
在一手抓淘汰落后產能、整治高能耗重污染行業的同時,婺城區一手以創新驅動為切入點,進一步加快重點節能項目技術改造步伐,一批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大大降低了工業企業的能耗。為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整治,推出不少含金量十足的政策。圍繞“低小散”行業整治,婺城區以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為核心,出臺了包括差別化電價、水價、用地、用能等在內的使用差別化政策,有效推進行業整治提升。同時強化政策引導,加大以“機器換人”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和小微企業上規升級工程,著力推動塊狀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帶來的是經濟、生態同步向好。在婺城新城區的遠大鋁業公司,廠區不再冒黑煙,車間秩序井然,空氣環境優良,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冶煉鑄造行業的固有印象。這樣的轉變,正是得益于“低小散”整治。公司總經理王德好說,整治后用天然氣,不僅使生產綜合成本有效降低,還每年減少了近5000噸燃煤對空氣的污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同步提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