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60多間豬舍,662頭生豬,這就是童樹喜最近工作的關鍵詞。為了整治白龍橋鎮龍華養殖場的空氣污染問題,童樹喜每天起早貪黑,督促養殖戶遷移生豬,完成養殖場關停退養。這幾天,他幾乎都待在養殖場內,全身都沾染了臭味。
童樹喜是白龍橋經濟發展辦負責畜牧業的工作人員,擔任動物防疫站站長。白龍橋鎮以中央環保督察組督察為契機,下定決心徹底解決龍華養殖場這一歷史遺留難題。區相關領導第一時間實地督導,并安排相關責任人重點整治處理。童樹喜接下了這塊難啃的“硬骨頭”。
白龍橋鎮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3天內對龍華養殖場完成整治,徹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8月19日晚上,童樹喜直接住在了單位,第二天一大早就和其他工作人員來到龍華養殖場對養殖戶進行勸導處理,并聯系金東、永康、武義、義烏等多家屠宰場和養殖場,落實買家,分流遷移這幾百頭生豬,想方設法盡量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截至21日晚上11點,662頭生豬已經全部遷移完畢,龍華養殖場內的60多間豬舍被清洗干凈,周邊環境也得到了徹底清理。
童樹喜告訴記者,龍華養殖場占地105畝,由多家養殖戶組成,因此關停退養難度很大。連日的高溫,養殖場內臭氣熏天,夜晚蚊子叮咬,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還是常駐養殖場,不厭其煩、深入細致地做好養殖戶思想工作。有著近十年的一線畜牧工作經歷的童樹喜,和養殖戶、販銷商們都比較熟悉,從19日到21日的三天兩夜里,不分白天晚上,聯系生豬販銷商、生豬檢疫申報、安排運送車輛,每個環節都一絲不茍。由于正午氣溫過高,擔心生豬中暑死亡而損害養殖戶利益,他還將生豬搬運遷移工作都安排在傍晚和晚上進行。童樹喜說,全鎮畜禽整治工作量大,在鎮領導帶隊協調下,這次龍華養殖場整治工作解決了白龍橋鎮的一大污染隱患,接下來,鎮黨委政府還將幫助該養殖場完成產業轉型,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據了解,一直以來,白龍橋鎮就將畜禽養殖整治作為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的重點工作之一,全鎮上下齊心協力,發揚“釘子精神”落實此項工作。在這樣的背景下,擁有畜牧業工作經驗的童樹喜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投身其中。尤其在去年,他被調至白龍橋鎮經濟發展辦,成為參與養殖場關停拆除整治工作的骨干人員,更為推進“整治畜牧業違法建筑、優化養殖布局”行為發揮了自身力量。
數據顯示,從2016年9月開始,在全鎮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至今白龍橋鎮已關停、拆除養殖場482家。全鎮養殖場關停拆除補償款發放,每一份資料,每一筆款項,童樹喜都認真審核,細致入微。同事們對他最多的評價就是,做事認真、細致、負責。在工作中童樹喜嚴格按照鎮黨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將“每日四省”切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他的工作日記上,記錄著每天的工作重點,發揚“盯到底”的精神,盡心盡責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目前,全鎮還保留10家養殖場,童樹喜會定期走訪這些養殖場,檢查養殖場污染治理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工作,督促養殖場按照“美麗生態牧場”的建設標準,發展生態養殖。
面對領導的肯定、同事的贊許,童樹喜顯得十分靦腆,他謙虛地說:“本職工作必須履職盡責,這是黨委政府的要求,也是對人民群眾負責,其他干部同事們都做得比我好。”
(記者陳曉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