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婺城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330國道金東嶺下朱至蘭溪沈村段改建工程婺城段03標段(二環西路至蘭溪沈村)、西二環跨滬昆立交橋已正式交工驗收,這對生活工作在周邊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喜事。
為百姓打造暢通路
生活在蘭溪的陳小姐每天都要開車到婺城新城區上班,過去,她從蘭溪市區沿著330國道開車到婺城,因為中間有部分道路比較狹窄,幾乎每天都會遇上堵車,上下班要花半個多小時。“那時候,這段路路面上破損較多,開車時總是顛簸不停,在上下班高峰期,這段路經常要堵很久的車。而且由于大貨車很多,還存在揚塵污染,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陳小姐告訴記者。
陳小姐說的這段路,就是330國道婺城二環西路至蘭溪沈村段,全長8.828千米。經過施工改造后,如今該路段已經從原來的雙向四車道變為雙向六車道,不僅寬敞了很多,還讓原先路邊占道經營的小攤販沒了位置,大大提升了公路的安全性和美觀度。“該項目的建設還對促進金衢麗產業帶發展、實施產業集聚區規劃、適應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交通量迅速增長、完善區域路網、推進區域城市化進程、開發旅游資源和發展旅游事業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區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為山區架起發展路
十八大以來,婺城區交通運輸事業得到了飛躍式發展,各大重點項目在婺城遍地開花,衢江婺城段航運開發工程、G235金華至武義段公路工程、金華新興產業集聚區蘭溪上華至婺城瑯琊公路工程等大項目都在轟轟烈烈地規劃建設中,這些,都將帶領婺城區的經濟社會邁上更高的臺階。
家住新獅街道的商先生是一位騎行愛好者,平時有空,他總會騎車到大山里去。蜿蜒的山路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令騎行樂趣大增,可同時也增加了環境危險系數,尤其到了夜間,更需多加小心。“不過,現在好了。幾年前,婺城山區公路安裝了自發光節能交通標識,讓我們的騎行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他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發光項目應用是婺城區農村公路安防工程中的一項內容,也是婺城交通近五年來發展較為顯著的成果。自從公路自發光節能交通標識在婺城區羅電線路段“試水”后,如今在婺城20多條農村公路上都成功安裝了自發光標識,為周邊百姓夜間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搭建綜合交通廊道
在做大陸路交通的基礎上,婺城區還將做強水路運輸,盤活內河水運網。在衢江婺城段航運開發工程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作最后的努力,以確保今年年底通航目標的順利實現。“該項工程建成后,對促進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全面發揮內河航運的優勢,降低區域運輸成本,推進我省內河水運航道網的建設與聯網,完善金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金華乃至周邊地區的長遠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關負責人介紹。
為把金華加快建設成全省第四大都市區,今年年初,市委提出了“三條廊道”建設的戰略舉措,其中綜合交通廊道建設率先發力。作為金華的核心區,婺城區位于“義甬舟大道”起點段,東銜滬甬溫三個港口城市,西臨浙江西部及閩皖贛三省,杭長高鐵、浙贛、金溫及金千四條鐵路,330國道、杭金衢和金麗溫高速穿境而過,是長三角通向西南內陸地區的“橋頭堡”。
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婺城將立足實際、有機融入綜合交通廊道建設,繼續做好公路水運項目、農村公路等級提升和民生工程建設,積極發揮婺城交通“鐵軍”精神,全力打造“一小時通勤圈”中心樞紐和公鐵水聯運綜合樞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