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生態紅線,提供生態安全保障
作為飲用水源保護區域,安地鎮依據《金華市區環境功能區劃》中主要為自然生態紅線區和生態功能保障區的定位和管控要求,以“創建合格(規范)飲用水源保護區”為載體,加大水庫飲用水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和監測能力建設,完善飲用水源保護管理制度,建立突發事故應急體系,落實飲用水源安全保障,促進飲用水源水質持續穩定趨好和水源地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不斷優化安地鎮人居環境,改善安地水庫水資源,建設美麗新安地。
為加強對全鎮生態建設的領導,安地專門成立了生態鎮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把環境整治和生態創建工作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建立了生態鎮建設考核制度,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措施,層層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具體完成時限,形成統一領導、分工負責、條塊結合、責任明確的組織領導機制,保證生態文明創建活動的長效性、持久性。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安地鎮優勢是山水,潛力也在山水,該鎮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立鎮”不動搖,嚴把環境門檻,嚴格污染治理,積極發展生態農業,使安地的山變得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環境也越來越美。通過這幾年的環境整治,安地鎮的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均達到國家一級標準。
為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和飲用水源保護工作,安地一方面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推進生態公益林建設,劃定生態公益林6.3519萬畝,另一方面全面禁止煙花爆竹燃放,目前全鎮的森林覆蓋率已達85.73%,區域內山清水秀、植被蔥蘢,負離子濃度為每立方厘米1000萬個以上,已成為金華市區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做大生態產業,打造“生態旅游”金字招牌
眾所周知,安地鎮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老街文物古跡豐富集中,古建筑風格獨特、古樸,廣大鄉村有著淳樸的民風民俗,充滿了濃厚的鄉土人文氣息,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景觀價值的風貌之鎮、山環水繞的幽居之鎮、民風淳樸的生活之鎮。從2009年起,安地已連續舉辦了八屆仙源湖桂花節,有效提升了安地鎮及仙源湖旅游度假區的品牌形象,不斷擦亮著“中國桂花之鄉”這張金字招牌。
“我們十分重視品牌的力量,不斷突出重點,在現有基礎上傾力打造農旅產業知名品牌,著力提升‘中國桂花之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鎮有關負責人說。
“生態”一詞已經成為安地的一張金名片,也成為該鎮發展經濟、弘揚文化的獨特方式。從2002年在境內設立全省第十二個省級旅游度假區、也是省內唯一一個城郊湖山型旅游度假休閑區——“仙源湖旅游度假區”后,經過10余年開發,安地目前建有金華動物園、十里桂花長廊游步道等多個游樂設施,并吸引了省內外不少游客前來休閑娛樂。
同時安地鎮還積極推進精品村秀美村建設,培育鄉村旅游新線路,進一步豐富了度假區鄉村旅游資源。得益于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以及農家樂的良好基礎,2016年度假區旅游經濟指標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年累計接待游客80.16萬人次,接待過夜游客8.4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54億多元,同比增長11.4%。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安地喻斯生態滑道、巨龍水上運動中心相繼順利開業,動物園開拓夜景業務,雅干壟和項村壟新增5家農家樂,這些都為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推進環境整治,畫出“小橋流水人家”美景
安地地處婺城區南部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地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與指導下,安地鎮黨委、政府按照“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的要求,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態文明科學發展之路。
近年來,安地鎮以“五水共治”“垃圾分類”“四治兩化”等新農村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進行農村環境整治,全鎮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1.89%以上。同時,該鎮還積極響應“剿滅劣V類水”的工作號召,對全鎮山塘、水庫、小微水體進行排摸自測,嚴防死守杜絕劣V類水在安地現身。
在安地范圍的溪流水域之中,梅溪被譽為金華的“西溪”。去年我市啟動了梅溪綜合治理工程,整治河道14.3千米,實施堤防工程23.6千米,在沿線建設濕地公園、景觀湖公園以及堤防堰壩景觀公園等。有關負責人表示,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將梅溪流域打造成為集景觀、休閑、旅游、生態“四位一體”的最美景觀廊道,為安地生態建設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去年,仙源湖旅游度假區擴容和安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拉開序幕,讓安地鎮迎來了巨大震動。據了解,仙源湖旅游度假區原規劃面積9.8平方公里,擴容后規劃面積達到40.57平方公里,計劃打造38個旅游項目,為安地鎮搭建起了更大的生態框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外有擴容,內有整治。2016年底,在市、區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安地鎮緊緊抓住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梅溪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的契機,以規劃為先導,從金安公路提升改造項目開始破題,率先啟動了安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從大力整治農業面污染源,拆除100家畜禽養殖場,全面實現禁養,到以創建精品村、秀美村為抓手,打造南郭、寺口、雅干、喻斯桂花飄香風景線為重點,全力推進完成了5個精品村、8個秀美村建設,同時新增4個精品村建設項目。再到今年3月開始全面推進梅溪廊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安地鎮“拆筋動骨”,從里到外,一步步打造起仙源湖上的“小橋流水人家”。
調動干群力量,
營造生態文化氛圍
自然環境的改變,也推動著農村環境面貌的不斷改善。結合“世界環境日”,安地鎮黨委、政府開展了“告別陋習、崇尚文明”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通過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分發資料、廣電宣傳等多種形式宣傳保護環境、生態建設的重要意義,使之家喻戶曉。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傳活動,充分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基本形成了全面參與、齊心協力的濃厚生態建設氛圍,全鎮上下環境保護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此外,該鎮還通過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扎實推進生態城鎮建設,建立了一套長效管理制度,組建了一支環保隊伍,建成了一批垃圾池箱。同時在全鎮開展了“治污水、清垃圾、保清潔、綠家園”的村莊美化行動,通過動員全民參與,既有效保持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同時又提高了村(居)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地鎮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建設不僅是一個鄉鎮的事情,而且具有更廣更深的戰略意義。作為示范與標桿,安地的做法與經驗是我市積極尋求解決當前資源環境問題,提升經濟質量效益的有效嘗試。當前,金華正處于國家“一帶一路”等多重戰略的機遇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未來一段時期,也是金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關鍵期,百姓對健康生態環境的訴求不斷提升,化解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硬約束的壓力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是一條提升發展質量和生活品質的必經之路。
據悉,為有效地指導金華市生態文明建設,我市已著手開展《金華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工作,這是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市全面建設生態文明的綱領性文件。本規劃立足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的要求,提出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大力倡導生態生活、著力培育生態文化、強化重點領域科技創新、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七個領域的任務,力圖將生態文明融入金華社會、經濟、文化和制度建設的方方面面。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