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婺城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明創建工作,把創建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系統工程、民心工程。
精彩婺城故事
“婺江兩岸,涼風習習,波光粼粼,夜景幻妙!”漫步在婺江兩岸,周圍的美景不禁讓胡偉心生感嘆,于是,他在朋友圈里發了這么一條消息。胡偉說:“婺城的山好水好,很是讓人迷戀。”
其實,胡偉并不是婺城本地人,而是來自湖北。2013年,胡偉在浙江師范大學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畢業以后,他選擇了留校任教。而后,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婺城,買房、結婚、生子,在這里扎下了根。
作為一個新婺城人,婺城這些年的變化,他看在眼里,感觸頗深,“自開展‘五水共治’以來,婺城的水變得更清了,環境也更好了;馬路上,不文明的現象少了,禮讓行人的文明舉動多了;大街上,戴著小紅帽執勤的志愿者多了,人與人之間更和諧了……”點點變化,都讓胡偉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座“宜居城市”的魅力。
平時除了忙工作,胡偉會帶著不到3歲的兒子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中來,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高,內容不斷豐富。”胡偉說,“一座城市市民參與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看得出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據了解,截至2016年,全區共有志愿者服務團隊60支,注冊志愿者總數為2萬余人,開展志愿者活動共計1300余次,受益人口達3萬人。
喜看五年巨變
其實,這些變化得益于婺城開展的創建工作。2016年,婺城區申報創建省第六批示范文明城區。婺城舉全區之力抓創建,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市民素質明顯提高、人民幸福指數不斷上升。
眼下的婺城,越來越多的創建成果,正在不斷增強城市的底蘊和厚度,改善著城市形象,這座“宜居之城”日益煥發出別樣的風采。路面干凈整潔、市場井然有序;每當夜幕降臨,清風公園、婺州公園的活動廣場,燈火通明,市民們在這里跳舞、鍛煉,興致盎然……
“為創建省示范文明城區,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對破損的文化墻進行拆除,重新設計,對青年路的圍墻進行粉白與規劃……”“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正積極開展文明行為勸導、安全生產檢查等各項工作,助力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這兩天,各個街道的工作微信群都在“曬”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照。徐國軍是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的工作人員,每天上班前,他都要在轄區范圍內轉一圈,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都是他檢查的內容。一圈轉下來,哪里有垃圾需要清理,哪里有問題需要上報街道,他都了然于胸。他說:“現在正值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的關鍵期,作為社區工作者,各項工作自然要做到位才行。”
在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中,婺城區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開展了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市容市貌整治、城中村環境整治、市場環境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窗口”行業規范服務提升等工程,形成了讓群眾順心的政務環境、安心的法治環境、放心的市場環境、歡心的人文環境、稱心的生活環境和舒心的生態環境。
百姓滿懷期待
“許多道路不再坑坑洼洼,就連路邊的垃圾桶也煥然一新。”城東街道通園小區居民張繼紅笑呵呵地說。這幾年,婺城區以建設精品城市為目標,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建設快步前進。通過“五改”、“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一系列重點工作,讓路變得更寬了,環境更加美好,婺城城市品質有了極大提升。
對于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所帶來的成果,百姓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贊。馬啟海是城北街道鄭崗山社區義務巡邏隊的隊員,在轄區范圍內巡邏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現在,市民們的素質越來越高了,大馬路上的垃圾越來越少了,過馬路也知道看紅綠燈了……”這些變化,馬啟海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對于今后,他也是滿心期盼,“得益于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的東風,希望婺城會越來越好,百姓越來越講文明,做文明有禮婺城人。”
如今的婺城,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感嘆舊貌換新顏,同時還會感受到市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感受到他們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