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穩步推進
科創廊道初現雛形
近日,金華好樂多食品有限公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只見他們一到工廠就直奔企業的核心生產技術部門,不僅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技術咨詢,幫助企業克服生產流程和產品研發過程中的問題,還為企業解決了部分人才招聘問題。原來,他們是由浙江工商大學食品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韓劍眾牽頭組建的專家團隊。如今,這支專家隊伍已經扎根婺城,他們積極服務婺城區各個食品企業,助力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等方面不斷提升。
據悉,依托于浙江工商大學的科研能力,以及對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工程、應用化學等四個專業強大的知識儲備為產業背景,浙江工商大學金華食品產業化研究院在婺城區成立了集傳統食品升級、新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科技培訓等技術于一體的食品成果轉化基地。研究院副院長宋廣磊告訴記者:“自研究院籌建以來,我們的團隊立足于食品產業需求,結合婺城本地的產業現狀和特點,抓住各企業科技創新中的短板和需求,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以全區100多家食品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為抓手,幫助婺城各個食品企業做好做強。”
雖然還沒有正式掛牌,但目前浙江工商大學金華食品產業化研究院的各位專家已經深入婺城各個食品企業開展前期的調研和對接工作,幫助企業切實解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顯然,該研究院已經成為金義科創廊道婺城區塊發展中的一劑強有力助推劑。記者還了解到,根據校地合作計劃,婺城科創廊道規劃編制工作已委托浙江師范大學科學研究院在金義科創廊道規劃基礎上進行規劃編制,擬以二環北路“一條金腰帶”為主軸,融合六大區塊,打造八大平臺開發建設,接軌金義科創廊道。
全體布局條塊清晰
整合資源招院引所
金義科創廊道婺城區塊以浙師創業園為中心,向東延伸至金華電子商務創業園,向西延伸至婺城新城區,全長約13公里,沿途覆蓋方永根杜鵑花培育基地、國際山茶物種園、浙中信息產業園,以及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涵蓋面積40平方公里,以二環北路為主軸,形成一條集研發、轉化、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科技創新產業帶,接軌金義科創廊道。
在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婺城科創廊道內有高校2所,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7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婺城對金華電商園、浙中信息產業園等4家科技企業孵化器進行合理布局,差異化發展,減少現有電商園區規模,加大實體經濟培育力度,有針對性地孵化培育創新型企業,將園區逐步向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孵化培育為一體的科技園區轉化。
此外,婺城區積極開展招院引所工作,前期和浙江工商大學多次聯系,確定婺城區政府和浙江工商大學聯合共建浙江工商大學金華食品產業化研究院,落戶地點在浙師大婺城科創園區域范圍內。與此同時還積極與中國工業設計(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對接,擬依托中國工業設計研究院的國家級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和產業服務平臺,建立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這兩個項目均在金義科創廊道建設動員大會上進行了簽約。
深入理解拓寬平臺
加快腳步共促發展
為更快速、高效地推進金義科創廊道婺城區塊建設工作,婺城還積極利用浙江師范大學資源,深化與浙江師范大學的校地合作,聯合共建浙師大婺城科創園,并整合現有的“科技創新40條”、“人才新政30條”等政策,建立“共建、共融、共享、共贏”為核心的機制,加強對科創廊道范圍內的科研院所、平臺、園區、企業的政策宣傳和扶持力度,優化服務渠道,便捷辦事流程,盡最大能力助力科創廊道內的項目建設。此外,區科技局定期組織科創廊道內的運營公司外出學習經驗,優化運營體系,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地為園區內的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10月下旬還將聯合區委組織部組織機關部門、鄉鎮街道主要負責人參加金義科創廊道建設專題培訓,以再次加大金義科創廊道宣傳力度,提高機關部門鄉鎮街道負責人履職能力。
與此同時,婺城區積極引進優質的大專院校、研究院,鼓勵企業組建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研究院以及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提升科創廊道的整體研發實力。依托浙師大的技術力量,利用周邊的人文環境,整合駱家塘周邊的閑置廠房、低效用地等資源,以浙師大為中心集聚一批科研機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文化創意類機構。參照金義科創廊道“邊規劃、邊招引、邊遴選”的模式,提出符合婺城科創廊道的建設項目,擴充創新平臺數量,形成集聚效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科創廊道的發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