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婺城區始終把改善人居環境放在首位,在全區掀起城中村改造工作,并要求加快城市整體提升和高標準建設美麗城市,各級黨員干部勇立潮頭、迎難而上,破除城中村這一“短板”,讓城市建設越來越精致大氣,也讓人民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在居所之變中,看城鄉變遷
每天清晨,59歲的洪源村村民陳師傅都要拉開窗簾,朝外面的空地望上兩眼。從他的出租屋向外看去,過去的洪源村一去不復返,最新的一批安置房正在籌備。
在村里住了半輩子他,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會迎來一場“新生”,隨著今年洪源區塊征遷項目的順利推進,原本只能隔著馬路“仰望”的城市生活有一天會徹底照進現實——不久的將來,他將擁有屬于自己的新樓房,從村民成為真正的居民。
洪源區塊緊靠金華火車西站和汽車西站,是金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也是婺城區規模最大的城中村之一,戶籍人口僅有1600多人,但外來人員卻有上萬人。轄區范圍內違法建筑多,長期存在衛生狀況差、安全火災隱患嚴重等頑疾。由于人口結構極為復雜,使該區塊成為金華百姓眼里難管的地方,也是舊城改造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今年,婺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從建設都市核心和做優老城區的高度出發,統攬大局,一口氣列出了10個城中村年度改造項目,并狠下一條心,決定從征遷情況最復雜的洪源區塊入手,率先加以實施。
為了能有力推進洪源城中村改造,區委區政府成立了洪源區塊征遷工作指揮部,并從各部門抽調領導干部。廣大征遷干部按照念好“細、快、穩、清”四字訣的要求,以“一點也不馬虎,一刻也不松懈”的戰斗激情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口子不放松”的政策標準,找準突破口合力攻堅,高效和諧地推進了洪源區塊征遷工作。經過80個日夜的艱苦鏖戰,實現了集體土地上672個征遷戶100%簽約,比原計劃提前一個半月完美收官。
全力攻堅按下城中村改造“快進鍵”
洪源的變化只是這幾年婺城區城中村改造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婺城區涉及改造的城中村共有26個(不包括安地),其中二環以內25個,二環以外1個,涉及8個鄉鎮(街道),12138戶29213人,總建設用地面積約52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673萬平方米。根據省、市政府要求,結合婺城區實際情況,今年婺城區計劃啟動10個村的城中村改造,分別為東郊、上浮橋、西郊、五星、洪源、鮑楊、三聯、上陳、方下店、安地,涉及約5800戶13000人。
今年以來,婺城區積極貫徹落實省、市政府的要求,全力推進城中村改造工作,先后開展全區城中村改造動員大會及業務培訓會,掀起城中村改造熱潮。在改造工作中,婺城區遵循“公寓式安置、小區化建設”的模式,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整合村莊間土地資源,統一規劃,集中安置。以建設“都市核心、生態之區、人文之城、宜居福地”為目標,自加壓力,優化措施,全力打好拆改攻堅戰。
婺城區不僅在拆遷工作中有重大突破,安置房的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目前,位于市委黨校南側的勤儉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建設已經啟動,計劃12月底主體建筑全部結頂。洪源安置房項目,前期招標工作也在進行當中。
此外,西郊、鮑楊、三聯、五星(后地、田里)的城中村改造也在有序進行中……一系列數據顯示,婺城區城中村改造工作在快速推進、捷報頻傳。
百姓期待改造不停歇
涼風習習,在新獅街道勤儉社區散步的居民多了起來,自打城中村改造以來,社區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路面硬化提升、綠化優化提檔,社區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更令他們高興的是,不久的將來,他們或將成為勤儉一期這個新小區的成員。居民徐大伯說,他已經選擇好了房,就等著正式交房裝修住上新居了。
從村民到居民,城中村改造,改變的不光是生活環境,更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這背后,是婺城區立足于民生所盼、發展所需的城中村改造帶來的紅利。
“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即,接下來,我們將緊緊圍繞做優老城區的建設總體要求,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砥礪前行譜寫婺城發展新篇章。”區農居建管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