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說明:
江山如此多嬌,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本報特設專欄,借助行業帶頭人的視角,展現婺城人在經濟、文化、教育、環保等各領域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績,傳達婺城百姓聆聽“十九大”中國發展最強音后的心靈回響。
人物名片
傅大富,沙畈鄉黃家田村人,曾任第3、4屆市人大代表,第10屆省人大代表,現任區政協委員、沙畈鄉黃家田村黨支部書記。2002年在金華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傅大富提出的《關于在婺城區沙畈鄉金蘭水庫區建立自然生態保護區》的議案,收到了當時政府的廣泛關注,并被確定為“一號議案”,由此啟動了沙金蘭水源涵養區建設,目前沙畈水已經惠及了金華市百萬市民的飲用。
近日,觀看了十九大的開幕式后,傅大富深有感觸地表示:“十九大是總結過去、研判現在、謀劃未來的一次大會,是站在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做動員做謀劃的大會,它也是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說明了我們保護生態、保護自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今后,我還將繼續抓好山區的綠色發展,抓好綠色能源的發展,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護好碧水藍天,建設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故事】 “一號議案”引關注
走進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一派靈秀風光:碧波浩淼、青松蒼虬;綠水倒映著青山,間或有飛鳥鳴唱著,飛向遠方……這樣一處靜謐的地方,有著沙畈、金蘭水庫這金華百萬市民飲用的自來水之源,因此,“沙金蘭”也被形象地稱為金華的“大水缸”。說起金華的水,大家都是直豎大拇指,很難想象這口“大水缸”也曾經歷過一場不見硝煙的“戰役”。
傅大富生于沙畈、長于沙畈,對沙畈的山山水水都有著深切的感情。在十幾年前,山區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這給山民帶來了一定經濟收入。那些年,身為村干部的傅大富在深入對庫區的調查中,發現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那時候,畜禽養殖業在對垃圾和污水排放處理都很不專業,這就導致了很多的污染直接外排,對飲用水源直接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據測算,當時年排放到水庫區的畜禽糞便以及生活垃圾足有5000多噸。
2002年,在金華市召開“兩會”之際,傅大富提交了《關于要求在沙畈、金蘭水庫庫區建立自然生態保護區的議案》,這個議案與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不謀而合,設立自然生態保護區的想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并被大會視為“一號議案”。
沙畈鄉地處金華西南部的深山區,當地闊葉林資源豐富,又是金華市飲用水的源頭。建立沙金蘭庫區自然生態保護區,讓庫區群眾陸續下山脫貧,這是為了實現山民脫貧和保護飲用水而提出的“雙贏”方案。“這樣既保護了市民的飲用水源,加強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的建設,有利于保護沙畈庫區動、植物資源,有利于創造沙金蘭庫區秀麗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可以迅速提高庫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傅大富告訴記者。
在議案提出來以后,市政府很快就出臺《金華市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建設和保護規劃》,要求在功能區禁止發展工業、禁止伐木、限養畜禽……“因為涉及到經濟,當時山區的很多人不理解,當地的畜禽養殖場、鋸板廠‘屹立不倒’成為了當時的大難題。”
但是,金華人的“大水缸”要永葆清冽甘甜,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就必須徹底清除污染源。對此,婺城區委、區政府下了大決心、花了大力氣,堅決以鐵的手腕予以治理。2013年7月初,婺城區部署展開了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區各級相關負責人也紛紛進入庫區進行現場辦公,傅大富作為村支書也和上級部門一起,夜以繼日地走村入戶為群眾講政策、解難題、化矛盾、轉思想……正是靠著這么一份鍥而不舍的韌勁,以及農戶對“百萬人喝水是大事,必須為水讓路”的理解和配合,成就了這場“戰役”的最終勝利。
如今,走進沙畈的水庫涵養區再也見不到養殖場和鋸板廠,滿山樹木郁郁蔥蔥,碧波蕩漾的水面上不時有飛鳥掠過,每一個看到過沙畈水庫的人們無不稱贊這一汪碧水,“喝著這么干凈的水,我們放心。”
【心聲】沿著“綠色發展”之路走下去
黨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劃時代里程碑意義的重要大會,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要不斷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質。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必須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傅大富表示,一直以來他都致力于保護水資源和如何加快對欠發展山區的發展。“水是生命之源,不僅工業農業的發展要靠水,水更是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線。金華地處江南,相較而言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依然刻不容緩。”
“水資源保護很重要,但是如何讓生活在涵養區山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也一樣很重要。”傅大富說,“水庫涵養區的經濟發展必須走綠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近幾年來,上級部門不斷加大對山區農民林業、農業種植的扶持,這既保護了山區的生態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的經濟。”
同時上級政府不斷出臺相關的沙金蘭水庫涵養生態功能區補償制度,扎實推進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建設和保護規劃及各項工作。“上級政府在功能區面源污染治理、實施生態建設項目、發展生產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加大下山脫貧力度等方面所做的努力,都讓我們山區農民看到了發展的希望,并且堅信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愿景】讓“綠水青山”惠及更多百姓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既以強烈的問題意識揭示了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形勢,又滿懷信心地描繪了美麗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
對于以后,傅大富表示,在沙畈、金蘭水庫庫區建立生態保護區讓市民們喝上了放心水,但是與此同時山區人民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也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為了保護生態,沙畈鄉里減少了林木采伐量,查封污染環境的企業,當地農民把原本收益不錯的養殖業都放棄了,這些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困難。但對于政府的舉措,為了保護好子孫后代的綠水青山,村民們沒有怨言。傅大富在為山區人民犧牲精神感動的同時也在不斷為如何發展山區經濟,保證山區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不斷忙碌著。
“要解決山區居民因保護生態環境帶來的實際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移民下山,搬遷進鎮。山里人搬到山下來了,那里的環境自然就得到了保護,山外的就業門路也廣,山民脫貧致富就更有希望。”傅大富表示,“但移民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現在已經有不少的村民已經完成了下山脫貧,移居到瑯琊、蔣堂、乾西附近幾個鄉鎮。希望今后政府繼續加大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加強對山區百姓的生活保障扶持,讓百姓真正得到實惠,享受到保護綠水青山帶來的好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