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安地鎮黨委書記、外畈溪安地段河長
每周,劉壽松都會沿著外畈溪開展巡查,看看沿岸以及河道的環境衛生,遇到做不到位的地方馬上拿出手機拍照取證,傳給相關負責人要求立即開展整改,并根據對方發的視頻和照片實時跟進、銷號或者提出進一步要求。
作為外畈溪的鎮級河長,自去年年初擔任河長以來,劉壽松已用腳步無數次丈量河道,對外畈溪的所有主支流都已經異常熟悉。外畈溪流經安地鎮石嶺腳、武山坑、茶山下、里吳、埠頭、外畈6個行政村,最終匯入安地水庫。安地水庫在2014年成為金華市區飲用水備用水源,去年7月水庫的水就供應給市民使用。外畈溪是安地水庫主要的水源之一,外畈溪的水質決定著安地水庫的水質,保護外畈溪的水環境,提升外畈溪的水質是工作重點。
為此,劉壽松走遍外畈溪的所有主支流,與各流域村級河長溝通解決存在的問題,查看各村河長公示牌并進行修改。嚴格實行鎮級河長一周不少于一次巡查,村級河長一周不少于兩次巡查制度,各級河長登記好每次巡查記錄,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全面開展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采取村域集中自建生態處理模式,外畈溪沿線的6個行政村已全部完工,通過驗收并投入使用,還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建立起了長效管理機制。此外,還長期安排人員對外畈溪開展巡查,各村都有專門人員對流域進行巡查,針對青少年游泳、燒烤、釣魚、亂扔垃圾等行為進行勸阻。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外畈溪得到全方位整治,水質有了很大提高,水環境質量達到當地水環境功能要求,全年水質基本達到Ⅰ類水標準。
“‘治水’是項持久戰,在確保外畈溪治水成效的同時,還要確保流域長效保潔、治污不反彈。除了落實好長效保潔機制外,還全面開展一周一檢查,將檢查結果不合格的進行通報,并由各河長落實各聯村干部及村干部安排清理。”劉壽松說。一直以來,安地鎮還通過各種媒體、先進事例、學校道德教育、村規民約等形式,立體式全方位對村民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為“治水”持久戰打下良好的基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