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江婉秋)隨著冬季的來臨,塔石鄉岱上村高山蔬菜的主要品種也逐漸進入淡季。這幾天,該村村民們趁著農閑期,都在忙著整理土地,收拾大棚,為來年開春的育苗做準備。岱上村是有名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每年的7至10月是高山蔬菜的生長旺季,去年的這幾個月,村民傅永斌夫妻倆光高山蔬菜就收入了十幾萬元,“高山蔬菜的市場前景如此好,我們今年還要繼續大干一番。”傅永斌信心十足地說。
近年來,塔石鄉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高山蔬菜產業,努力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脫貧之路,成效顯著。去年一年,該鄉銷售高山有機蔬菜近500噸,利潤達350萬元,同比增長16.7%,菜農年均純收入增加4000多元,帶動脫貧人口150余人。
高山蔬菜種植是以生態為基礎的綠色產業,塔石鄉積極發揮高海拔的地域優勢,把高山蔬菜產業打造成該鄉脫貧致富、發展經濟的特色之路。其實,近年來為轉變群眾的發展觀念,該鄉曾先后10次組織近百名干部群眾赴金華山盤前村綠色蔬果基地參觀學習。同時,利用“黨建+”、“一戶一碼”、“塔石紅”等方式引導群眾,先后舉辦10期技術培訓班,邀請市、區6名專家在田間地頭進行“一對一”技術指導,并采取以獎帶投的獎勵措施,按每畝獎勵100元的標準獎勵到戶,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蔬菜種植的積極性。
“我們根據塔石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將蔬菜定位為‘高山、綠色、有機’。”鄉有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塔石鄉專門研究制定了《塔石鄉高山蔬菜種植規范》,并組織近200名菜農學習,同時成立蔬菜產業技術服務隊,組織8名鄉、村干部率先進入農校培訓,掌握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增強服務本領。
據了解,塔石鄉黨委政府還在岱上村建立了樣板示范戶、示范大棚,多次組織其他村的農戶前往觀摩學習,交流經驗做法。截至目前,岱上村擁有無公害農產品21個,規劃蔬菜基地100多畝,蔬菜產業年產值達300萬元,人均年增收1300元。
鄉有關負責人表示,要想打響塔石高山蔬菜的品牌,必須要進行統一規范的種植和管理,讓所有從塔石生產出來的蔬菜都掛上“塔石”這張金名片。在立足發展“高山蔬菜”品牌的基礎上,塔石成立了鄉食品安全協會,現已發展會員38人。同時,各行政村成立高山蔬菜合作社,共有社員280人,合作社制定了《塔石鄉高山蔬菜種植規范》和《塔石鄉高山蔬菜種植管理辦法》,對高山蔬菜的選種、播種、施肥、采摘全過程進行詳細具體的規范,高山蔬菜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
為進一步加強對本地蔬菜的質量管控,塔石鄉還在網上專門開設了高山蔬菜質量監督舉報平臺,并落實專職人員管理,接受廣大市民監督,對舉報的問題及時調查、處理。目前,已受理平臺舉報10起,均已全部調查處理完畢,群眾滿意率100%,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和前年比起來,去年高山蔬菜的收益大幅增加,這還得益于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鄉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塔石鄉山高路遠,因此,該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全鄉已建立起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網絡化渠道,將優質蔬菜通過各種平臺推銷到全市各蔬菜市場。塔石鄉食品安全協會在市中心和鄉集鎮設立了2個直銷店,并采購了5臺從事蔬菜流通的車輛,年銷售蔬菜500噸。
“我們充分利用網站、報紙、微信等傳播渠道,增加對塔石高山蔬菜的宣傳,讓綠色、健康理念深入消費者的心中。同時,借助‘休閑旅游之鄉’的金字招牌,動員塔石農村網商和‘鄉村游’公眾號大力宣傳,以此來推動‘高山蔬菜觀光游’。”鄉有關負責人說,據了解,去年7至10月份,共接待各類觀光游客近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15萬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