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呂璐)“黨旗飄起來,黨徽亮起來,黨員動起來……”這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塔石鄉塘頭村在全市率先打造“紅色夜景村”,讓紅色元素閃耀在村中的每一個角落。每當華燈初上,夜幕降臨,不論是在辦公室的外墻還是廊橋上,甚至是村中的路燈下,都能看到醒目的紅色黨徽,這儼然成為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現在村子里基礎設施跟上了,但晚上總覺得外面很黑。我們就從‘黨徽亮起來’得到啟發,把黨建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將塘頭打造成‘紅色夜景村’,不僅夜景更美了,村子也亮起來了!”說起打造“紅色夜景村”的初衷,塘頭村支書胡根生表示,黨員要在新時代發揮帶頭作用,明亮的黨徽不僅為美麗鄉村建設錦上添花,更是為了讓黨員時刻謹記黨員身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除了撩人的夜色,日光下的塘頭村同樣賞心悅目。竹編的圍欄、石砌的花壇,村中的墻面全都統一粉刷成復古的白墻黑瓦,檐邊懸掛喜慶的紅燈籠。走在村中道路,不時能看到各類傳統墻畫和孝道文化……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你完全無法想象,曾經的塘頭是一派怎樣蕭條的景象。溪邊建設長廊的位置,曾經是村民擺放露天糞池的地方,除了不雅觀外,還散發著一股濃烈的惡臭,村中的道路也是破舊不堪。可以說,曾經的塘頭是典型的落后村。而這一切,在村支書胡根生的帶動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從1995年擔任塘頭村村主任,1998年擔任村支書,20多年來,胡根生始終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領頭羊”的作用。1996年根據村民生產、生活需要,自己設計了一座便民橋,又賣了自家養的豬、發動村民做義工籌集資金,在年底建成便民橋;2003年,他克服村集體經濟薄弱,在全鄉率先開展村莊整治,拆除露天糞缸、道路兩側的廁所、豬欄屋、牛欄屋共70余間,新建花壇10多處,安裝路燈30多盞,外墻粉刷20000多平方,村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2004年新建兩座水泥橋;2009年實施全村污水處理工程;2013年建成文化禮堂;2017年發展山村經濟發展項目……一路走來,在每一個時間節點,都能看到胡根生為村莊的發展所作出的努力。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老百姓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如今,花甲之年的胡根生始終堅持在村莊建設的一線,即使因為在查看施工過程中不慎受傷,需要坐著輪椅拄著拐杖,依舊堅持在各項工程的一線。“如果要找胡根生根本不用提前預約,你到村里肯定能找到他!”村民說道。從前住在湯溪,胡根生每天早晚兩趟往返塘頭,如果遇到刮風下雨的惡劣天氣,就連夜雇車回村里,生怕村里出什么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作為黨員,作為村干部,我們不對村民負責對誰負責?”“為人民服務”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一種信仰,流淌在胡根生的血液中,送上山砍伐毛竹受傷的老人去醫院、為老人代領養老金代辦醫療保險……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
“金華市先進基層黨支部”“浙江省文明村”……一項項榮譽的背后是塘頭村黨員群眾的不懈努力,在黨群共同努力之下,塘頭村不斷深化美麗鄉村的建設,推進黨建工作,完成了一場美麗的蝶變,描繪出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