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門禁“亮了”!
本報訊(記者傅偉炎、特約記者周玉南)昨天早上,在城北街道后城里社區吉星路一幢民房前,房屋主人王女士掏出手機,對著自家房門上的黑色小匣子,輕輕觸動手機屏幕,隨著“滴”的一聲,房門就自動打開了,走進屋內,房門隨即緩緩自動閉合。這不是電影電視里的情境,而是真實發生在身邊的場景。
不用鑰匙、不刷指紋,打開手機APP就能開鎖進出家門。如今,在城北街道后城里等城中村,很多居民和租戶已經習慣了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帶來這種改變的,是婺城區去年開始實施的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模式。據介紹,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模式通過運用“二代身份證刷卡居住”,實現出租房與流動人口的關聯對應,從而實現以房管人。在具體操作上,以APP平臺為切入口,通過“一人一證、人證對應”實現“入住即登記、刷卡即管理”,做到房東和房客的兩個關鍵群體的同步捆綁和線性關聯。這不僅方便群眾開門出入,也同步提升了居住環境安全指數。值得一提的是,門禁系統與手機捆綁,所收集的信息與公安“一點通”警務管理等各類系統融合,形成大數據庫服務公安和相關政府部門管理。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人、財、物加劇流動,出租房行業蓬勃發展,但相應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滯后,出租房已然成為治安、消防等社會問題的難點。針對這種情況,婺城區在城北和新獅兩個街道試點出租房智能化管理模式,推廣“e家安”智能門禁系統。該系統借助無線聯網,可以智能識別租客的身份證、門禁卡進入,也可以通過下載“e家安”手機APP開門,APP后臺房主會對租客身份進行認證,并授權其在一定時間段內(比方租一個月,認證時間就是一個月)通過APP開門。
后城里是金華市區典型的城中村,這里出租房密集,人員混雜,流動性大,安全隱患多,給出租房和流動人口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如何更有效地加強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破解出租房屋管理滯后問題成為了重中之重。去年,在婺城區委政法委、公安分局等部門的精心組織推動下,后城里啟動出租房智能化管理工作,動員每幢出租房屋都要安裝智能門禁系統。王女士考慮到家里的租戶比較多,為了安全就申請安裝了智能門禁系統,成了社區首批享受到出租房屋智能化管理“紅利”的居民,F在,租客辦理租房手續時,智能門禁就直接將姓名、身份證、手機號碼等進行登記,讓房客有更好的居住體驗。
城北派出所民警佟曉云告訴記者,使用“智能門禁”系統既方便了租客,又提升了出租房的日常管理。哪怕房主出門在外,親朋好友上門來,也可以通過手機APP即時開門。同時該門禁系統無縫對接公安部門信息系統及流動人口信息系統,租客身份信息同步傳輸,流動人口的信息登記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警務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提高入住安全指數。
與此同時,婺城區按照“黨政主導、鄉鎮主抓、村居實施、房東主責、房客履約”的原則,積極發揮政法、公安的牽頭作用,發動綜治部門、職能部門、鄉鎮街道、社區村居等力量,合力抓管推廣建設工作。通過試點先導,逐步推進,實現“以點帶面”,將流動人口、出租房屋清理整頓同基層基礎和治安防控建設結合,同消防隱患排查、防范安全事故結合,同構建新時期和諧警民關系結合,實現“單打獨斗”向“齊抓共管”轉變。截至目前,全區涉及出租房屋的鄉鎮街道均已全面推開此項工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