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最小的單元,是社會治理精細化、精準化的重要載體。婺城全科網格建設工作從去年7月正式運行以來,通過不斷完善、規范,網格巡查工作成效明顯,在基層社會治理、平安婺城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婺城,有541個全科網格,1373名專兼職網格員, 541名網格長。每天,網格里都會發生許多故事,或溫情,或瑣碎,或驚險,或感人……
為了講好“網格故事”,繼而講好婺城大地上的平安故事。區委政法委在全區范圍內征集發生在網格內或網格員身上的、反映基層社會治理的真實故事。這些“網格故事”,以基層網格為背景,以網格員為主體,突出“平安和諧”主題。它們或是一次不辭辛勞化解矛盾糾紛的感人調解,一次勇于探索、創新網格治理的嘗試,一個注重細節、消除安全隱患的事例;又或是響應“最多跑一次”改革、熱心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一段救死扶傷、處理突發事件的真實經歷……這些故事,充分展示了網格員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的無私奉獻。
即日起,區委政法委、區綜治辦選取一批優秀“網格故事”,通過今日婺城《婺城故事》專欄連續分期進行刊發,以饗讀者。
A
風雨中傾力守護平安
網格員:長山鄉楊林村周智生
手記:
記得5月9日那天,雨一直下個不停,晚上,我像往常一樣巡查完村里的危舊房和河道,沒有發現什么異常情況,就回到家中,準備休息。
“生生......你在家嗎?”暴雨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頂上,忽然,我聽到門外傳來急促的叫喊聲。于是連忙穿上拖鞋跑到大門口,原來是隔壁的周大媽。雨還在下著,她身上都被雨淋濕了。
“大媽,怎么了?”周大媽擺擺手,著急地說:“生生,我家滿大水了,你快過來看看......”我趕緊攙著周大媽就走。雖然已經從周大媽口中知道了她們家的一些基本情況,但是眼前的一幕還是把我驚呆了......屋外是水,屋里也是水,臉盆啊,鞋盒啊......全都漂在水上。
雨下得越來越大,我撐著傘都被雨水打濕了。幫周大媽整理好一些可以用的東西后,我想,最關鍵的是要找到屋里漫水的原因,不然的話,下雨了屋子還是沒法住人。這樣想著,我打電話向村主任匯報了情況,村主任馬上就趕了過來,幫忙解決問題。
我和村主任屋前屋后地轉了很多遍,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周大媽家的房子比較舊,地基比較低,周邊都是一些新造的房子。每當下雨的時候,四周的水都會流向她家這塊區域。但是,近幾年都沒有被堵住過,為什么這次會被堵住呢?帶著疑問,我走向屋邊的排水口處,看了看,伸手一摸,居然沒有流水。周大媽的兒子說:“肯定是上次村里污水管道改造的時候,不小心把我家的排水口給堵住了!
找到了原因,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但是通下水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又逢下雨天,要不是幾位村民合力,恐怕知道了問題出現在哪,也無能為力。打通的下水道果然發揮了作用,雖然四周的水因為地勢的原因依然往周大媽家匯聚,但明顯變淺了。雖然發生了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事情,但好在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也算圓滿解決了問題。雖然身上冷的瑟瑟發抖,但心里卻是暖暖的。作為網格員,能得到村民的信任和領導的贊賞,感覺很開心。
感言:在平凡的崗位上,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但我就是這樣默默地工作著,用我自己的話來說,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弄懂了、解決了,讓大家感覺到我用心了,那就是一件最開心的事。
B
每一件民生小事都可以有大作為
手記:
初夏時節,天氣說變就變,前一陣子還是烈日炎炎,炙熱的高溫烘烤著大地,下一刻便是雷云翻動,狂風夾雜著暴雨撲面襲來,讓原本就水位上升的下店溪瞬間“兇猛”了起來,使得靠近溪邊的小下店村下店自然村中的積水無法及時排除干凈,不少低洼地段雖然是水泥路面,但也積滿了雨水,對于群眾尤其是村里老年人的出行安全構成了極大隱患。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要進村察看情況,特別是危舊房,下雨天很不安全,每一處都要認真仔細察看,排除一切安全隱患。
“雖然現在下著大雨老人們不會出來,但是雨停之后積水一時半會也消不掉,這里又是村里人走來走去的必經之地,那時候老人們出來干農活或是散步肯定會受到影響。要是老人一不注意滑倒就更不好了。”因此,我立馬冒著大雨跑回家去,左手一塊磚頭,右手一塊磚頭,脖子夾著雨傘呼哧呼哧地走到水洼邊,估摸著水的深度,將磚頭放入水中。兩塊,四塊、六塊、八塊、十塊,終于,一條不算復雜的磚頭路就出現在了水坑之中。擺好磚頭路之后,我就試著來回走了兩邊,感覺沒有問題了才繼續冒著雨去檢查村里的土木結構老房屋。雖然衣服因為雨水和磚頭沾染上了一些泥印,也有些濕漉漉的,但是我顧不上整理。在轉了一大圈沒有發現什么意外情況之后,我才抓緊回家去換上一身干衣服。
十塊磚頭鋪成的一條路簡單無比,卻也是切切實實保障著村里人出行的安全和順暢。在這樣一件件小事之中,我奉獻著自己的汗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自己的身上得到了一種樸實的體現,正是這種體現,為“非遺古鎮、婺秀雅畈”建設營造了氛圍。
網格員:雅畈鎮小下店村傅燕飛
感言:雖然作為一名專職網格員,只是鄉村基層中的一粒小螺絲釘,但是“小小網格也有大舞臺”,專職網格員也可以牢牢把握自身職責,積極服務群眾日常需求,為基層社會治理助力,為“最多跑一次”加上特色引擎;消解農戶矛盾糾紛,構建和諧村莊環境;主動配合處理事件,讓平安建設真正落在實處,為“美麗鄉村、振興鄉村”貢獻一份力量。
C
用網格化管理“繡花針”織就和諧畫卷
手記:
去年年底,上傅村姜某一(化名)家門口堆放了一些建筑余料,姜某二(化名)家70多歲的老母親不知情,隨手拿了其中幾根水管用作自家田里的排水管。姜某一知曉后,氣憤地上門討要水管,同時踹凹了姜某二家的大門,使姜母受到驚嚇。姜母的三個兒子了解事件始末后,便報了警,我協同警方幫助調解。一到現場,我見雙方都還在氣頭上,不利于現場解決該事件,便先協同警方穩住了場面。等到第二日,我一早便分別上門說理,憑借著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識和多年的調解經驗,對姜某一說,“他母親上了年紀了,你怎么能不分輕重上去就踹門,他們家就老母親一人在家,萬一老人家跑出去,黑夜里不小心摔一跤受了傷,你可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通過一番講解疏導,姜某一與其妻子買了慰問品前往姜母家賠禮道歉。而后,我趁雙方緩和之際,便與姜某二動之以情,“他們上門道歉,肯定是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了,畢竟是鄰里,所幸你母親也并未受大的傷害,都是同村人,還是把事情講和了吧。”在我的努力下,雙方握手言和,姜某二本要姜某一賠償大門一事也就此作罷。
村里發生一些鄰里矛盾,不可避免。有些是兄弟為爭家產鬧不和,有些是鄰里建房協商不到位,其實都是同村人,多少都是沾點親的,能調解掉是最好的,這也是平安建設中處理矛盾最重要的一種方式。近日,還有一家長久不來往的兄弟因為外立面粉刷搭手腳架的問題發生爭執,通過我的調解和案例講解,兄弟兩人恢復了交往,和氣相處,兄弟倆都對我表示了感謝。
網格員:安地鎮上傅村姜土生
感言: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縷陽光可以照亮一片黑暗,一個小小的網格員也可以擔起守護一方百姓的大任。網格員工作雖然瑣碎,有時會受到委屈,但是當你看到每一位居民的訴求都得到響應,每一戶家庭的問題得到解決,黨和政府的每一項貼心服務都送到了老百姓手中時,我會覺得:這一切付出都值了。
D
把“為人民服務”理念寓于日常管理
手記:
今年5月17日,我像往常一樣在轄區內進行安全巡查,巡查到玉湖街東側一段時,發現車頭與鳳凰一品的圍墻墻體有水滲出,當時正值雨季,以往的生活經驗讓我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我立即將此事上報至街道四個平臺指揮室,并且聯系鳳凰一品房地產公司的負責人,希望能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對路過的行人車輛造成傷害。但這并未引起房地產公司的重視,第二天到現場巡查時,我發現墻體比前一天鼓出了一大截,并且已將路邊的水溝沖毀,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設想。于是再次找到房地產公司,將此事的嚴重性一一說明,最終在我的努力說服下,房地產公司在事發地設置了提醒標語,將靠近墻體的一側道路用籬笆圍住,禁止行人車輛靠近,并用吊機在現場施工固定。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發現,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我所在的車頭社區第一網格共有網格戶數169戶,本地人口508人,流動人口數1000余人。為了盡可能地為群眾多解決事情,我每天都會比平常上班時間提早一個小時從家里出發,在自己所負責的網格內進行平安巡查,巡查的內容包括環境衛生、安全隱患、流動人口出入等問題,而這樣的巡查我每天都會進行兩次。通過每日的巡查,能第一時間發現很多問題,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邵根園是車頭社區的一名五保戶,無兒無女孤身一人,十多年前的一場意外讓他雙目失明,更使他的生活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后,我隔三差五地上門,了解他的近期生活情況;有時也會送去一堆生活物品,解決一些燃眉之急。定期看望社區孤寡老人,主動調解鄰里矛盾糾紛,為行動不便的居民代辦事務……作為網格員,我始終秉承“為人民服務”理念,并將這五個字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為百姓解決好這些瑣事小事。
網格員:新獅街道車頭社區翁洋
感言:網格工作就像是一個舞臺,自己扮演的角色就是群眾和街道之間一座溝通的橋梁,每天的工作雖然都很瑣碎,但在自己眼里只要是和群眾息息相關的事情每一件都是需要盡力去解決的大事。而在工作的過程中既服務了群眾,也使自己得到了成長。
本版整理 傅偉炎 周玉南 邵亮 范銳 張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