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江婉秋、通訊員陳捷
“進入汛期后,雨水天氣頻繁。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要抓緊對危舊房屋進行整治和拆除。”前不久,記者在白龍橋鎮下邵村看到,不少鎮、村干部正在抓緊組織村民騰空危舊房屋,實施拆除整治工作。據悉,下邵村在前期摸排確定的20處C級危舊房基礎上,又通過全鎮黨員干部大調研走訪,新發現了14處C級危舊房。對此,鎮黨委政府、村兩委迅速行動,至今已組織成功拆除16處、騰空2處、修繕16處,全面完成了該村危舊房整治工作。
用腳步探尋問題,用成效書寫答卷,這就是白龍橋鎮大調研活動的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自大調研工作開展以來,白龍橋鎮黨員干部組成一個個調研組,以提升集鎮環境秩序為靶向,以“解決問題、環境秩序轉變肉眼可見”為目標,明察與暗訪相結合,溝通與協調相呼應,為全國文明市創建和民生事業發展鋪開調研之路。
馬海地村:衛生死角變身“門面擔當”
馬海地村金龍路與紫金南街交叉口有一處約500平方米的空地,因各方面原因,路面至今沒有硬化。近年來,這里還逐漸被建筑垃圾、報廢車輛所占據,成為臟亂差的衛生死角。
借著大調研和文明城市創建的契機,白龍橋鎮相關調研組和馬海地村兩委即查即改,利用兩周時間展開垃圾清理、路基鋪設、花壇壘砌等各項工作。如今,此處衛生死角已經煥然一新,500平方米的泥土路已鋪設好路基,地面垃圾已全部清理完畢,周邊綠化完成了提檔升級……昔日差亂差的角落儼然成了潔美村莊的“門面擔當”。對于此次“換臉”行動,馬海地村民個個贊不絕口。
白龍橋村:聯系群眾“一戶都不能少”
白龍橋村緊靠集鎮中心,是外來務工人員的一個主要聚集地。村域范圍內各商業街占道經營狀況嚴重,綜合市場、學校周邊衛生狀況堪憂。
調研組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白龍橋村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但收效甚微。面對困局,該鎮相關調研組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將村民代表納入到聯系群眾的隊伍中;二是將承租戶、經營戶也納入被聯系范圍;三是擴大村民、承租戶和經營戶的責任范圍;四是把“門前三包”到位情況列入聯系黨員干部量化考核。
如今,白龍橋村的環境秩序問題有了較大改觀。同時,村民、承租戶和經營戶的相關意識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集鎮交通:拒絕路擁堵出行更舒心
為保障青少年的睡眠時間,眼下,婺城各中小學均將上課時間從原來的7:30調整至8:00。這樣一來,學生上學和上班族的出行時間基本重疊,給白龍橋鎮原本就緊張的交通環境帶來了更大壓力,需要投入大量警力進行疏導。
該鎮相關調研組發現這一問題后,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如今,該鎮新招募了9名“兩站兩員”工作人員,在每天的交通高峰期,他們有效地引導機動車分流,使重要交通路口的通行壓力得到了明顯緩解。
此外,白龍橋鎮每天還安排40名志愿者,分布在集鎮各個路口,維護行人及非機動車的通行秩序。一段時間下來,在各方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白龍橋集鎮主干道上的不文明交通現象大幅減少,交通秩序有了良好的轉變。
白龍橋鎮有關負責人表示:“服務為民,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繼續馬不停蹄開展大調解走訪工作,確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當好新時代婺城答卷人。”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