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呂璐)悠悠遠山,氤氳薄霧,白墻黑瓦在林間若隱若現。畫中景挾裹著創作者的人生經歷,以不同的風格向人們娓娓道來;景中畫仿佛讓人置身云萊仙境,流連忘返……
近日,婺城區沙畈鄉銀坑村迎來近30名浙江省青年粉畫家。他們花了三天時間徜徉沙畈鄉銀坑村的山水人文,以草木、民居、紅色文化為對象,展開藝術寫生,運用粉畫的筆觸與色彩表現,創作了一幅幅風格迥異、極具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
對于此次采風活動,藝術家們紛紛表示“收獲頗豐、不虛此行”。他們認為,銀坑這個隱匿在山間的小鄉村,不僅有秀麗的風景,還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非常難得。他們坦言:“銀坑的自然之美、紅色文化之美,都值得用畫筆記錄和傳播。希望通過我們的畫作,能夠吸引更多人走進銀坑,傾聽這段不應該被遺忘的紅色歷史。”
無獨有偶,最近兩年,安地鎮巖頭村也總有文藝工作者頻繁出入。他們或三五成群,前來采風創作;或組團入村走訪調研,挖掘鄉村獨特的文化魅力,并“集智聚慧”,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路徑……為此,村中還特別設置了供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場所。于是,在濃郁的文化氛圍之中,這里的白墻黑瓦、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被賦予新的定義,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文化底蘊的“巖頭魅力”。難怪村里的老人一提起村莊變化,個個都感慨不已:“村子過去的樣子,可能只有我們這些老人知道了。從前根本不敢想,自己家的村子,有一天能比城里的環境還好,能吸引全國各地的人前來參觀旅游。”
還有借助特色產業、傳統民俗風情打造的“節日文化”,也同樣在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產業興旺方面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如竹馬茶花節、安地的桂花節,在宣傳茶花文化、桂花文化的同時,紅火了婺城的花卉苗木經濟;塔石“三月三”文化節、塘頭美食節,在弘揚傳統文化、美食文化的同時,紅火了當地旅游經濟和特色農產品經濟……
以上種種,正是婺城區大力實施“文化+”戰略的具體體現。鄉村的振興,離不開文化的振興。為此,婺城近年來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在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發展美麗經濟的同時,通過送文化、送服務、送人才,深挖當地人文底蘊。在“一村一品”建設過程中,從產業基礎、自然環境、人文歷史等多方考量,選取具有發展潛質的村莊進行重點培育,全面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造了一批文旅結合發展的樣板村莊。去年,婺城區創建A級景區村莊20個。其中,安地喻斯村和莘畈大立元村被評為浙江省首批3A級景區村莊;安地鎮被認定為浙江省第一批旅游風情小鎮培育創建單位。
當然,如今的婺城農村,文化促發展的鮮活例子還在不斷上演、持續推進。婺劇文化、民俗文化、客家文化……眾多特色文化正成為助力婺城鄉村振興的源泉,用濃墨重彩書寫著新時代的鄉村發展畫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