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酈莎)近日,金華市職稱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做好2018年度職稱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將繼續深化職稱評審“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重點領域的職稱評審改革,這一改革涉及衛生、工程、中小學、高校、宣傳文化、農業技術等多項重點領域,將惠及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通知》提出,將從幾個方面深化職稱評審“最多跑一次”改革:
完善職稱評審信息發布平臺。在金華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開設職稱評審專欄,集中發布評審通知、評審公示、評審結果公布、電子證書上線進度等相關信息。
加快推進職稱管理信息化。從2018年開始,全市中、初級職稱信息備案、初定、調入認定、遺失補證等日常工作,均通過人才人事系統網上提交辦理。
全面推行職稱證書電子化管理。從2018年起全面實施電子證書管理,不再發放紙質證書,取得職稱人員可登錄“浙江政務服務網”下載打印,讓專業技術人員真正在職稱評審中“少跑腿”。
《通知》明確,推進以下重點領域職稱評審改革:
1.衛生領域。為進一步落實醫院用人自主權,更好發揮衛生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的激勵導向作用,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從2018年開始,省市屬三級醫院(包括三甲、三乙)、縣(市)醫共體試點醫院實行自主評聘改革。
2.工程領域。在五大千億產業企業創新型人才“直評”工程師的基礎上,從2018年起在交通、水利、建設、農林等工程領域全面推行“直評”工程師制度。
3.中小學領域。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對中小學校教師中初級職稱實行學校自主評聘。
4.高校領域。繼續深化高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改革,進一步將高校輔助專業技術職務系列的評審權下放給高校。
5.宣傳文化領域。根據不同崗位特點,做好分類評價,完善評價標準。推行文化藝術人才理論研究、表演創作等分類評審。
6.農業技術領域。進一步強化職業農民的培養與使用,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審機制。
此外,《通知》表示,未來,我市會著手建立更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職稱制度。
推進事業單位評聘結合改革。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應在核定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推動崗位管理、職稱競聘、聘期考核、績效管理等重要制度在事業單位內部的有機整合、良性運轉。符合條件的新引進人才或創新型人才,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可申請設置特設崗位。
11個職稱系列均設到正高級。打破人才成長的天花板,原未設置正高級的工程、經濟、會計、統計、技工院校教師、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工藝美術、藝術、實驗技術、船舶、民用航空飛行等11個職稱系列,均設到正高級。
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一事一議。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急需等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評定。高評委、市職改辦建立常設評審組織,對引進的高層次、緊缺急需等人才,采取隨到隨評的辦法進行評定。
公務員不得參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公務員(含參照管理工作人員)都不得參加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包括實行考評結合的系列。初、中級職稱實行全國和省統一考試的專業不再進行相應的職稱評審或認定(含大中專畢業生初定職稱)。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作為職稱評審必備條件。專業技術人員每年度參加繼續教育不得少于90學時,有關規定按金人社發〔2018〕49號執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