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浙江在線記者傅偉炎、特約記者周玉南)近日,一場暴雨導致市區西市街111號居民樓院內大量積水,影響了居民正常出行。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網格長倪霞在巡查時發現情況后,一邊將問題反饋給社區相關負責人,一邊立即著手處置積水。她坦言:“對我來說,發現問題后不是將信息上報就行了,還要跟蹤處理情況,發揮黨員的作用,幫助解決問題。”
經過走訪,倪霞發現,西市街111號靠近鄭家弄4號、西市街90號的位置有一條明溝,明溝內污泥淤積,已經變得與院子地面差不多高。一遇暴雨,明溝內的雨水就會溢進院內。找到問題癥結后,倪霞和樓道長網格員一起對明溝進行疏通清淤,隨后又通過社區請來維修人員將院子內的窨井進行清理,由此很快解決了積水問題。
“這是婺城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給網格注入凝聚力和內生力,促進問題在網格內解決的生動事例。”區綜治辦負責人說。今年以來,婺城區委政法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網格化管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網格管理服務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以“網格+黨建”模式引領社會治理、深化社會治理,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自開展“全科網格”工作以來,婺城區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全區541個網格走訪民情,熟練運用“平安通”手機及平安浙江APP,做到及時發現問題、上報信息、快速處置問題的閉環運行。在此基礎上,婺城區又在全省首推“黨員干部聯村入戶網格信息化”,通過組織“碼”上建、民情“碼”上知、工作“碼”上辦,推動形成了“網格體系云端覆蓋、網格治理實時傳送、網格實績數據說話”的工作新格局。
目前,婺城區已有18個鄉鎮街道的黨員納入網格信息化管理,全域共建組織運行模式更趨扁平高效。現在,黨員干部在一線聯村入戶,手機刷卡、實時簽到,并直接顯示地理定位信息,記錄走訪情況,使“聯村干部—村干部—網格員—黨員—農戶”的五級網格實現“指尖一掃、信息盡顯”,既有利于推動村黨員干部跟蹤接診,更有利于上級視情會診,真正實現基層治理無縫銜接、全域覆蓋。
新獅街道沙溪村是“黨員助力雪亮工程建設”試點村,該村積極引入社會公眾資源,探索“黨員引領、群眾自建監控”的新做法。自召開全體黨員大會,動員黨員干部帶頭安裝視頻監控后,沙溪村黨員都非常積極主動地表態同意安裝監控,并主動到自己聯系的村民家中宣傳發動,非常有效地落實了“黨員聯系普通村民戶”制度,實現了層層發動,僅三天時間,就有78戶報名,共安裝視頻監控130只。
沙溪村黨員干部如此“給力”,得益于“黨建+”制度。該村于2014年開始實行《沙溪村黨員五星量化考核制度》,通過制度促使黨員轉作風、改形象,有效提升了黨員干部參與村莊建設的熱情。開展“全科網格”工作后,黨員干部工作有了更好的助力和著力點,干事創業機制更加順暢,“黨建+”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展現。除了新獅街道沙溪村外,新獅街道勤儉村、城北街道后城里村在推進綜治項目建設中,也都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有效落實“黨員聯系普通村民戶”制度,實現社會組織、村民個人層層發動,有效促進各綜治項目的推進。
如今,婺城各鄉鎮(街道)的聯村干部走進各村(社區),通過民情掃碼,就可以打開戶戶見干部的“民情圖”,做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此外,為打造楓橋經驗婺城升級版,創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下一步,婺城還將持續深化“黨員干部聯村入戶網格信息化”的內擴外延,重點探索農戶與黨員干部“碼”上雙向互動機制,讓“最多跑一次”不斷跑向群眾家門口;加快云平臺與各領域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創新完善基層一線工作動態管理、可視化評價體系,推進線下載體線上集聚,線下活動線上組織,線下工作線上管控,使基層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細化、協同化。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