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苑、通訊員王笑虹)你想過嗎?每天玩著IPAD,成績就能天天向上?課堂上,老師花15分鐘講完了知識點,進入課堂練習階段,同學們在平板電腦上收到老師推送的習題。習題做完后,系統自動批改,從反饋的正確率中,老師可以準確判斷同學們的知識掌握情況,考慮要重復講解或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教授。到了復習階段,系統將從同學們的習題測驗中,為每個人抓取一份對應的“錯題集”,形成每個人各知識點掌握情況的大數據。根據大數據,系統將準確推送相應的訓練習題。這樣,每個同學都會收到適合自己的練習卷。久而久之,同學們就能在這樣精準的訓練中節時高效地“揚長補短”,天天向上了。
去年,金華四中就開始了這樣的試驗。近日,“學海教育校際聯盟”成立儀式在金華四中舉行。金華市第四中學牽頭,聯合蘭溪市實驗中學、東陽市吳寧三中教育集團漢寧校區、象珠鎮清溪初級中學、義烏市佛堂鎮初級中學、義烏市后宅中學、磐安縣實驗初級中學、永康市第四中學等8所金華地區名校組成聯盟,充分發揮校際間的學科優勢,通過教學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教研工作實效。同時,共同研究優質電子書包課堂,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打造更優秀的名校名師。
這是金華四中實踐“精準課堂”的一種嘗試。金華四中校長童桂恒介紹,“互聯網+大數據+教育”是科學探索“精準課堂”的一個方向,但真正實現節時高效,需要從硬件到軟件的系統配套,尤其需要師資力量的培養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為此,金華四中將通過局部試點,循序漸進地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教學體系,在條件成熟時考慮進行全校推廣。目前,浙江工業大學課題研究基地落地金華四中,將為“互聯網+大數據+教育”模式提供科研數據支撐。
下一步,校際聯盟將開展信息化教學青年教師培養,建立教師檔案,分三個階段進行共性服務(初步接觸、熟練使用、創新使用);打造明星教師,為明星教師進行個性化服務,即校內重點關注、組織校際交流,進行專項輔導、課題提升、學術刊物約稿等。同步開展優質課評選,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制訂課堂教學評價,形成優質課堂教學的范本;定期組織分學科聽課,總結并優化不同課型的電子書包使用方法;每年一次舉行智通課堂教學比賽。
此外,校際聯盟還將開展交流,提升學校信息化教育水平;開展校本庫的建設,引入名師課程、微課、優質題目等信息共享,共同建設地區云教輔;定期同出題、閱卷,成績分析、表彰等,通過互補優勢,實現學生學習成績與教師教學質量的共同提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