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婺城持續被高溫“霸屏”。雖然已經立秋,但我們還處于“三伏天”的中伏階段。“秋后一伏熱死人”的說法并不是空穴來風。在這個超長待機又火辣辣的夏天,一個個閃耀的橘黃色,在公路上,在高溫酷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群人就是婺城交通運輸局的養護工們。
今年24歲的胡建勇在婺城區公路管理段環城養護站開攤鋪機。這幾天,養護站要給跨滬昆大橋二環路鐵路橋攤鋪瀝青。滾燙的瀝青將近150度,橋上又沒有樹木遮擋,陽光直射下來,駕駛室溫度高達40多度,工作了一上午后,胡建勇覺得頭暈惡心想吐。車停下來后,老同事讓他在涼蔭下待會,給他刮痧,并喝下了一瓶藿香正氣水。休息一會好多了后,胡建勇又開始了工作。“活在這,不管咋說,要先干完啊。”敬業的胡建勇說。每天中午,妻子都要和胡建勇微信視頻,關心地問他,熱不熱,累不累。但是中暑的事他沒跟妻子說。“不說了,說了她會擔心。”暖男胡建勇說。
另一邊,25歲的舒淋杰也因為中暑而難受著。在高溫下,開了一上午的銑刨機,舒淋杰感覺有點不舒服。“在公路上,怕耽誤工作,所以我就沒說。”懂事的舒淋杰說道。回到站里,同事給他刮出了暗紫色的痧。舒淋杰是個“路二代”,爸爸在公路段開灑水車。他說,從小就接受老爸的敬業熏陶了,男子漢要學技術,肯動腦筋,還得能吃苦,這些都是必須的。已經是養護站技術能手的他,謹記著老爸的教誨。
高溫酷熱的夏天,也常常會出現強對流天氣。婺城轄區里的一條公路由于地勢較低,每次一下大雨,養護人員就開始高度緊張,雨量多少,公路通行還正常嗎?毫無意外,在今年的一次強降雨中,這條公路又“淹了”。當時,22歲的李勁鋼和同事們趕緊開展排水措施,噼里啪啦的雨水打在身上,不僅衣服濕透了,鞋子也因為灌包影響到工作,他們就赤腳上陣,把窨井蓋打開,加速排水。“讓來往車輛安全行駛,這是我們的工作。辛苦點,沒啥的。”盡責的李勁鋼說。
婺城養護工里不僅年輕人肯吃苦耐勞,年長者也一樣不怕累。竹馬養護站的金文元已經快60歲了,他在公路段干了30多年,個子不高,但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清理邊溝、鋪設涵洞,臟活累活、苦活重活,他都沖在前面。養護站站長說,老金每天來得最早,把站里的衛生先搞一遍,走之前還要把站里用的工具、機器好好規整一下。他的子女都非常有出息,叫老金不要再干這么辛苦的活了,但是老金卻說:“雖然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用自己的力氣吃飯,心里踏實。”
“也許別人不知道我們是誰,但當他們走過我們養護的道路,當他們稱贊我們管養的綠化,當他們平安駛過每一公里,我們內心就能產生不可抑止的喜悅和成就感。”這些為婺城建設默默奉獻的人們總是這樣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