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婺城孩子的暑假生活多了個關鍵詞——“垃圾分類”。走出校園的孩子們,紛紛化身垃圾分類宣傳小衛士,身體力行宣傳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自覺分類的同時也帶動并督促長輩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人們的垃圾處理習慣。
“阿姨,請您看一看這個。”“爺爺,以后廚余垃圾要做好分類,這樣我們的地球才能更美麗。”8月,頂著炎炎烈日,一群來自浙師大附小的小學生們卻自發地來到了人民廣場集合,他們隨身帶著垃圾分類的宣傳資料,以人民廣場為中心,向四周人群密集的地方“蔓延”,走到人群中間去面對面地宣傳垃圾分類的方法和重要性——而這,只是婺城孩子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縮影。
自垃圾分類工作啟動以來,婺城區各大中小學幼兒園全面掀起垃圾分類活動熱潮,在婺城區教育局的統籌與指導下,各校上下求索,不斷創新,摸索出許多先進做法。
走進蔣堂中心小學,只見這里環境干凈整潔,校園內,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對應著不同的垃圾,聽老師說,大部分孩子們都已經能正確投放垃圾了。今年,蔣堂小學少先隊大隊部先后組織全校19個班級開展了“垃圾分類進校園,爭當環保小衛士”主題班會活動。在各班的環保課上,班主任從垃圾分類的意義、類別、方法和標志符號的認識等等都作了詳細的講解,并邀請部分同學對垃圾不分類的危害談了自己的看法。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少先隊員們體會到了垃圾分類的意義,增強了規范投放垃圾的意識,還了解了各色垃圾桶的不同性質,學習了垃圾分類的方法,讓孩子們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現在正值暑假,不少家長都和我們反映,孩子們在家里教他們怎么做好垃圾分類,分不好還要挨孩子們的批評呢。”該校老師笑道。
實際上,讓孩子帶動家長踐行垃圾分類理念,是婺城許多學校都熱衷推行的做法。在金師附小,藍精靈中隊的孩子們利用暑假時間,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社會實踐活動,并向轄區居民發放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在白龍橋小學,通過孩子們的引導,垃圾分類在家庭生活中已成常態;在北苑小學,孩子們除了做好家里的垃圾分類,還走進社區宣導垃圾分類活動,向社區居民發出呼吁,倡議大家行動起來,讓每一種垃圾都能回到應該去的地方……
通過“小手拉大手”,婺城校園內的垃圾分類理念正輻射至千家萬戶,影響了兩代甚至三代人的生活習慣。學校和孩子們的努力,也在不斷發生著令人驚喜的化學效應。正如市民李奶奶所說,“現在連孩子們都有垃圾分類意識了,我們可不能拖后腿。做好垃圾分類,也是為了孩子們未來的生活環境,大家都應該出一份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