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三長”試點工作?記者從區科協相關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為了加強基層科協建設,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充分發揮好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等“關鍵人物”的作用,不斷擴大基層科協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全省都在積極開展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發揮“三長”作用試點工作。
自今年三月份以來,婺城對標中央要求,對標中心工作,在婺城區人民醫院、環城小學、區農技站這三個試點積極開展工作,探索形成新時代基層科協有效聯系服務團結引領衛生、教育、農業、企業等各領域基層一線科技工作者,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創新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經驗模式,切實增強基層科協依靠科技工作者、動員科技工作者、組織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全區的科協系統掀起了一陣又一陣加強基層科協建設的熱潮……
助力健康中國戰略
“我們醫院結合了首個中國醫師節的契機,在前不久又由副院長陳佩帶隊,去長山鄉開展了‘走基層、促健康’義診巡診活動,這是繼古方村、鄭崗山村、塔水橋、瑯琊鎮后,今年我院開展的第五次下鄉義診活動。”作為“三長”試點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來自金華市婺城區人民醫院的院長葉素紅向記者介紹起醫院開展試點工作的基本情況。
金華市婺城區人民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婺城院區)是婺城區唯一一家綜合性縣級醫院,在保障全區居民醫療、教學、科研和健康保健的同時,還承擔著全區人民的健康宣教、健康科普宣傳的任務。醫院與沙畈衛生院和長山鄉衛生院建立了合作關系,下轄50多個行政村,村級衛生網絡組織規范,為醫院繼續更好的開展健康知識科普提供有利的支撐,也為發揮好“三長”作用提供堅強后盾。葉素紅還高興地說道:“自從今年6月份搬到新院址之后,醫院各層功能區域清晰,病房寬敞明亮,全新的醫療設備使入院患者的舒適度大大提升,讓婺城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
婺城自開展“三長”工作以來,積極團結引領以醫院院長為代表的衛生系統科技工作者發揮作用,建立以醫技人員為主要力量的宣傳隊伍,深入社區、農村,舉辦健康講堂、專業咨詢、健康義診、防癌體檢、公益募集等科普宣傳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醫院同時也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責任部門,因此婺城區人民醫院一直以來在全區開展健康大科普活動,努力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意識和預防保健意識,為實現“健康浙江”奉獻力量。
記者還了解到,自從市衛計委從去年啟動的“走基層、促健康”義診活動以來,醫院在開展鄉村科普宣傳上有了很好的平臺。“我們的醫生以專業的身份將正確的健康醫療知識傳播給村民,像最近的豬瘟和疫苗事件,很多村民在聽了我們的講解后,終于放下了那顆懸著的心。”此外,醫院還利用媒體、微信公眾號實時發布有關醫學信息和健康預防保健知識,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群眾的好評與肯定。
對于試點工作的開展,葉素紅表示接下來醫院的科協工作將要做的還有很多。除了繼續做好健康知識講座和免費送醫、送藥、送健康,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外,醫院在活動形式和服務范圍上也將進一步增加創新內容,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普及健康知識,組建宣教科普團隊擴大知曉范圍,并充分利用院內平臺進行健康宣教,切實為百姓提供專業的指導。
“健康教育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身心健康的必然需求,我們醫院將通過更多形式的活動,強化宣傳氛圍,加強培訓內容及社會服務,確保工作實際效果,全面提高全院職工、入院患者及社區居民的健康知識培訓覆蓋率和知曉率。”葉素紅信心滿滿地說。
點燃少年技術之光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青少年電子制作錦標賽上,婺城區環城小學今年又獲得了喜人的成績。學校負責帶隊的錢建峰老師向記者介紹道,這個比賽是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下轄的無線電運動協會舉辦的國家級大型活動,目前已舉辦了兩次。而環小自2016年起,已經連續三年參加。其中,智能尋軌器連續兩年獲得團體第三,機器人項目獲得全國第二,并在浙江省青少年電子制作錦標賽中蟬聯三次團體第三名;在個人比賽方面,目前參賽的孩子中有多人在各個領域獲得一等獎。
錢建峰在他的朋友圈興奮地寫道:“又是一年大賽時,比賽的圓滿結束要感謝那些追隨我南征北戰的年輕人,是你們成就了學校電子制作隊的輝煌,更要感恩那些在幕后默默支持的家長們,我們一起滿心歡喜!”取得這些成績,其實是得益于學校一直以來秉承的“左手科技,右手自然”的理念。校長王偉文告訴記者,學校依托“溫暖教育”,建立起了科普特色工作小組,以創客中心和科學教研組為基礎,著力打造“智慧校園、創新校園、生態校園和活力校園”的科普特色學校,探索出一條適合學校自身特色發展的創建之路,從而促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
學校大力營造“科普活動中心”校園,讓學生感受科普氣息,去年初,學校將信息中心和科學組合并成科創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創客中心和科學組都配備用專業的實驗室和工作室,方便學生和教師開展拓展性課程研究。為了做好科普教育的建設,學校已投資建設了學校創客中心、機器人中心、動漫工作室、3D打印室、專業化實驗室、科普閱覽室。良好的校園硬件設施是開展電子制作工作的前提,學校充分認識到這點,并與高校建立的長期的合作,繼續在一二年級開設機器人課程,機器人研究中心,培養學生從小的研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與此同時,學校也非常重視科普文化的建設,在校園內、科學實驗室和信息組等都營造了濃厚的科技氛圍。更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重點建設的蝴蝶園,以“蝴蝶文化、蝴蝶養殖、標本制作、多學科大單元整合”等系列的教育熏陶,促進學生關注科學、關心科學并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作為學校科學老師之一的黃貝老師有感而發:“現在我們學校里的很多孩子還把學校所學帶回了家中,將知識進行了延伸。像我班上的章牟然同學,利用自身繪畫特長記起了蝴蝶自然筆記,還有王星凱同學自主用顯微鏡研究起了蝴蝶翅膀的微觀結構。”
談及下一步的打算,王偉文設想將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為學校的孩子們提供充足的研究平臺,著力開發拓展性課程,普及更多的科技理念,此外,學校還將重點開展STEAM科創節,將學校打造成一所科技校園,成為孩子們的電子樂園。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除了醫院和學校,“三長”工作的另一個重要戰地就是農技站。記者從區農技站了解到,“三長”作用試點的開展,對于農技站而言能夠團結引領以農技站站長、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相關農技人員、農技協(合作社)聯合會會長為代表的農業、企業科技工作者,充分發揮好農業技術推廣的先導作用,強化政治引領、團結基層力量、集聚多方資源,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用性和實踐性強的農民科技培訓和專項培訓,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并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科技致富能力,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從而提升國民素質。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史無前例地把這個戰略莊嚴地寫入黨章,吹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集結號,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航向。婺城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群團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接長手臂、形成鏈條、全域覆蓋,區農技站充分利用現有各類資源,積極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切實加強全區農業技術推廣基層科協建設,規范有序接納婺城區科協“三長”作用試點工作。
記者了解到,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的職能十分清晰,管理范圍廣泛,主要負責全區的糧油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種糧大戶的惠農政策落實,以及相關農業項目的申報,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管護等。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區,婺城早在2017年就有復種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45戶,水稻種植面積1.69萬畝,還有三個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50畝以上旱糧生產基地7個,各類農業基地眾多,大部分基地環境優美,十分適合農旅項目發展,是很好的科學文化宣傳載體。
基于這樣的現狀,區農技站除了根據農時農事經常召開技術培訓和農技推廣工作現場會,拉近與廣大農民的距離,增強與生產實際的粘合度外,還積極拓展全區廣大老百姓需要的,更加接地氣的產品、游玩、體驗、學習場地。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廣大群眾對外出游玩的需求日趨旺盛,大家對綠色、優質、安全、生態農產品需求強勁。通過串聯各農業基地,加強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區農技站為穩定科普基地人流量、農產品供給側改革提供了新動能,有利于基層科普基地的提檔升質、騰籠換鳥。
下一步區農技站將搭建起完善的農技推廣基層科協體系,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全面建設科協組織到農業基地。與此同時,還將集聚資源,抱團糧油生產精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促使農業生產、糧油生產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提升科協工作。此外,區農技站還會突出特色,以點跨面,努力開創婺城農業基地“綠色”“優質”“生態”新篇章。“作為試點單位,我們將積極謀劃打贏區委、區政府關于群團改革新戰役,全心全意投入‘三長’試點建設新戰場,努力打造基層科協‘三長’新品牌,為婺城區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添磚加瓦。”區農技站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