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塔石鄉岱上村村委會主任方雅玲的手機微信響個不停。原來,前不久通過“西市街商圈聯合黨委·惠民直通車”,她帶來的300多公斤高山蔬菜不到半小時就銷售一空了。“客戶們都說蔬菜不錯,還要下單購買。”方雅玲笑著說,“這個夏天,村里賣了40多萬公斤高山蔬菜。”
從大調研發現“山區農產品銷售不暢、附加值低”,到成立西市街商圈聯合黨委并專門為山區村民打造“惠民直通車”,婺城區立說立行抓落實解難題,只用了一個月。婺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調研活動中,我區把解決問題作為大調研的核心目標,嚴格落實問題、措施、解決、制度4張“清單”,一方面從“問需”的角度緊盯基層熱點難點問題開展靶向調研,確保“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另一方面從“問計”的角度把基層探索的有益經驗固化、提升、復制,研究普遍性問題的解決思路,形成有效制度供給。
據了解,婺城全區18個鄉鎮(街道)、41個區直機關部門,全部按“1+1+X”三級模式配齊調研組成員,各調研組全面向基層公示課題、成員、電話等信息。在此基礎上,建立調研主體與調研對象的定期聯系制度,以制度化、受監督的方式,有效杜絕“運動式”調研的“一陣風”“一頭熱”等問題,以有深度、有溫度的到訪,為基層和群眾研究提出符合實際、措施具體的解決方案。
塔石鄉黨委書記沈劍鋒在嶺邊村調研“發展山區生態農業”課題時,村民們紛紛反映大米難銷售。在東店村、岱上村等其他10個村調研時,很多農戶也反映農產品“基本以自產自銷為主,經常出現低價滯銷現象”。于是,他將問題快速反映給區大調研辦進行派發、協調。
就在這個節點,城中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小華也就“組建西市街商圈聯合黨委”進行調研,將“一些商戶希望可以反哺社會,但沒有渠道”的想法報送到了區大調研辦,雙方需求一拍即合。為了抓緊解決問題,商圈黨員代表、商戶代表,以及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共同協商組織共建、服務共享、資源共聚、發展共促等方面的實施方案,西市街商圈黨建聯盟正式開始運行。目前,惠民直通車”已實現常態化運作,舉辦了8場大型專場和40余場小型助銷活動,累計為山區助銷農產品60余種,帶動農產品銷售額達700多萬元。
在大調研活動中,婺城區相關領導在金華捷科工具走訪時了解到,該企業因新廠房用電申請周期較長,導致設備無法安裝調試。區相關領導當即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協調,快速解決了該企業通電問題。在沙畈鄉潭背村等地,區科技局的調研組緊盯山區村民脫貧難題,連續多日進深山、跑竹林,研究利用竹林地開發林下經濟,發展金線蓮等中草藥種植產業,現已通過村企合作,建立了試種基地,為村民增收打開了一條新路子。在機關積極推行“一把手”坐班領責制,推動問題解決和工作落實“一竿子插到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調研工作中,組織區人力社保局等10個區直機關單位的“一把手”到服務窗口一線坐班,直面群眾需求、體驗辦事流程,探索實踐“五臺聯辦”、“10分鐘服務圈”、“一證通辦”等新模式,助推政務服務再提速……
初步統計,從今年2月下旬起到8月底,婺城區已成立136個調研組,全區共開展調研1.18萬次,梳理發現問題2986個,已解決2690個,派發督辦重點問題4批次29個。截至目前,全區已開展企業大走訪1100余人次,走訪規上企業家122家、小微企業141家,宣講扶持獎補政策等20余場(次),發現問題103個,現場幫助解決16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