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賈佳)日前,記者在沙畈鄉芝肚坑村看到,伴隨著“轟隆隆”的巨響,一座座旱廁在塵土飛揚中轟然倒地。圍觀村民們聚在一起熱烈討論這場“廁所革命”,暢想著室外廁所搬進室內、糞便污水排入處理罐之后,村莊環境將會發生的蝶變。
一直以來,因為農作物需要肥料,農村有著積攢糞便充當肥料的習慣,但糞便肥料異味重且污水滲漏流淌,容易造成污染。因此,改變這樣的生產生活方式,對位于水源涵養保護區的沙畈鄉來說刻不容緩。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今年沙畈鄉掀起了“廁所革命”。“不過,一開始因為村民不理解,拆除旱廁這項工作出現了‘推動難’。”芝肚坑村黨支部書記汪云根坦言。那么,眼下村民紛紛主動申請拆除旱廁的局面又是怎樣產生的?“鄉黨委政府推出的流動紅黃旗評比活動幫了大忙!”汪云根這位“廁所英雄”為記者揭開了答案。
據了解,自從沙畈鄉黨委政府開展流動紅黃旗評比以來,該鄉涉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衛生鄉鎮的9個行政村創建熱情高漲。為了摘得流動紅旗,村民們紛紛從身邊小事做起,不僅垃圾分類做得絲毫不差,門前衛生拾掇得一塵不染,還主動在各自庭院種上了各式鮮花……在這樣的熱情推動下,當村民們得知旱廁拆除與評分掛鉤后,“抵制”變成了“爭搶”。這不,僅9月12日一天,芝肚坑村就拆除了30座旱廁。
78歲的村民鐘根金是芝肚坑村第一批主動拆除旱廁的農戶。對他來說,這是個值得高興的日子——他購買的坐式抽水馬桶已經運到家中,只等村里完善好設施、統一安裝好,就可以投入使用。老鐘認為,“廁所革命”這不僅對村里環境有益,對自家的生活也是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以后上完廁所,我們只需要摁一下沖水按鈕就好了。因為化糞池由村里負責,后續事情都不用我們村民管。”拿著村兩委頒發的流動紅旗,老鐘表示,“今后,我還會繼續努力,做好環境衛生,爭取將這面流動紅旗一直留在家里。”
小廁所,大民生。芝肚坑村的旱廁拆除是沙畈鄉“廁所革命”的一個縮影。廁所問題不僅關系人居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因此,當“廁所革命”之風吹來,沙畈鄉立即聞風而動,不斷發力,堅持標準,因地制宜。各級干部更是走村入戶積極宣傳,耐心講解農戶廁所建設(改造)的利之所在,提高群眾對“廁所革命”的認識和支持,全面推進農村“戶廁建改”工作。
沙畈鄉有關工作人員表示,“廁所革命”在9個創建村的成功開展,進一步凸顯了“雙創”流動紅黃旗這項舉措的優勢。接下來,該鄉黨委政府還將在全鄉范圍鋪開“廁所革命”,同時繼續推進流動紅黃旗評比活動,嚴格按照評分標準進行評比,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級衛生鄉鎮不懈努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