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華,1996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婺城區住建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工作22年來,他愛崗敬業,一心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奮戰在市政工作一線。用匠心與專注,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創新施工工藝,保障市區重點橋梁安全運行
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是市區的一項重大市政交通工程。按照工程項目設計,在通行的橋梁上做托環梁技術施工難度大,即使在省內市政工程中也較為罕見,在金華市屬于首次應用的技術,無可參考經驗。
有著20多年市政項目建設管理經驗的張紹華,在這樣的重大難題面前,一遍遍認真研讀關鍵部位托換梁節點的圖紙、一次次組織論證分析,努力探尋解決方案,迸發了拼爭搶創、苦干實干的超能量。
經過幾天幾夜的縝密思考后,張紹華決定向設計單位建議采用濕貼法鋼板抱箍橋梁立柱后再植筋的方式,對橋墩進行再加固,為大橋增添一道安全保險。實踐證明,這一措施的優勢在施工監測的數據中得到了體現。目前,雙龍大橋每天的豎向和橫向位移均控制在1毫米左右,遠低于設計控制的7毫米和20毫米要求,同時各項數值均在安全可控范圍內,這也意味著該工程的托換梁施工技術獲得了成功。
勤鉆研善學習,業務管理能力提升齊頭并進
在婺江西路優化改造項目中,遇到了諸多政策處理難題。作為項目建設的管理者,張紹華并沒有畏難情緒,不抱怨不埋怨,立即行動解決難題。
為了確保項目無障礙施工,張紹華多次到上海鐵路局杭州供電段有理有節地協調處理政策難題。鐵路方面正因為被婺城區工作人員擔當有為的敬業干事情懷打動,對這些難題的解決給予了“一路綠燈”配合。
長期從事建設工程管理一線工作,張紹華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破解施工難題。可以說,哪里有工程難題,他就出現在哪里,為工程建設當尖兵破困局。
在浙師大截污納管工程建設中,連續一個多月奮戰在工地的張紹華,不叫苦不叫累不抱怨。面對時間緊工作量大的環節,他從工程設計入手,發現問題、優化方案、解決問題,不僅大大縮短了工期,還節省費用達180多萬元。在解放西路拓寬改造和金虹橋加固維修工程中,面對工期緊、施工難度大的困難,他組織技術人員實地分析、現場辦公,當場破解難題。在婺江西路優化改造工程中,他堅持每天7點40分的晨會制度,及時總結前一天的工作質量、安全生產和文明施工等情況,對施工工藝進行創造性革新,對施工建設方案提出優化措施,使建設進度大大加快,贏得了參建方的一致好評。
善擔當敢作為,重點工程一線攻堅捷報頻傳
在工作中,張紹華秉持“第一次就好”的嚴格要求,對每一個關鍵工序都深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示范,對工程質量把關十分嚴格,確保不留隱患。在澆筑鹿田溪橋1號橋臺毛石砼時,他不僅在澆筑前對施工人員反復強調技術規范要求,而且在歷時6個多小時的澆筑過程中,自始至終堅持站在工作面上進行指導,使該橋臺的質量和外觀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這些年,張紹華取得的業績有目共睹,先后被評為浙師大區塊截污干管工程建設先進個人、市建設局優秀黨員、市建設局優秀局管干部和全國市政工程質量監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對此,他沒有沾沾自喜,面對急難險重建設施工任務始終當仁不讓。他說:“參與重點項目建設不僅是榮譽,也是責任。我必須以高標準高要求做好本職工作,為金華城市建設作貢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