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胡敏霞、通訊員鄭小君)“許阿姨,今天‘時間銀行’積分冊帶了嗎?我幫您登記上去。”在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呂桂彥正在為剛剛參加完義務巡邏的一批志愿者登記志愿服務時間,把服務他人的時間“儲存”起來。
據了解,為更好地推進志愿服務規范化,讓志愿者能夠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發揮積極作用,紅湖路社區創新性地探索出一套包括成長激勵、保障激勵、嘉許激勵、回饋激勵在內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促進社區志愿服務蓬勃開展,“時間銀行”就是其中的一項。
紅湖路社區正在推行的“時間銀行”,通過志愿者服務積分兌換手冊把志愿者參與公益服務的時間進行積分管理。積分兌換手冊上面詳細登記了志愿服務的日期、活動內容、累積積分等,每一個小時的志愿服務均可獲得1個積分獎勵,累計積分可用于兌換相應獎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為方便居民志愿者登記,他們在“志愿匯”數據庫記錄的服務時長也同樣有效,通過累計志愿服務時間,形成公益積分,享受志愿者權益。
社區居民胡力和是第一批加入志愿者“時間銀行”的成員,他是社區義務巡邏隊隊員、黨支部書記、社區志愿者,社區組織的每次志愿服務活動他都主動參加。國慶節期間,他和社區其他志愿者一起為祖國母親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他們來到社區,穿上紅馬甲,戴上小紅帽撿拾背街小巷及花壇垃圾,帶動社區其他居民也紛紛加入撿拾隊伍,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助力。他的善舉,也為他爭取到了相應的公益積分,這讓他倍感自豪,“把志愿服務的時間存入‘時間銀行’,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權益,更是對我們志愿服務的一種肯定。”胡力和說道。
通過設立“時間銀行”,紅湖路社區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服務。目前,紅湖路社區“時間銀行”已擁有巾幗婦女志愿服務隊、社區文化志愿者服務隊、黨員先鋒志愿者服務隊等十余支常態化志愿者服務隊伍,總人數近200人。“我們通過設立這樣的志愿服務機制,讓紅湖路社區能夠到處都涌動起紅色力量,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呂桂彥告訴記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