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公路科技成果推廣培訓會在金華舉行,婺城區多項科技成果獲得業界廣泛關注。
據了解,此次培訓會期間,與會人員一行先后來到婺城區交通運輸局應急指揮系統大廳和虹戴公路,實地察看公路信息化集成系統建設及運行情況,對非燈路口人車匯入警示器系統、自適應信號系統等科技成果進行了體驗,并聽取婺城智慧交通建設情況介紹。
記者在婺城區交通運輸局應急管理中心看到,基于GIS管理技術的交通智能化平臺,既能有效實現信號控制、事件監測、超限監測、道路氣象、橋梁監測和資產管理,也能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安全的數據支撐。“通過這套系統,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各路面的實時情況,如果有車輛出現嚴重超載這一類信息,系統就會自動發出通知,通過應急指揮系統,我們就可以及時安排人員進行處理。”婺城區交通運輸局智慧中心主任馮劍橋介紹。
除此之外,基于車路協同、深度學習、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等理論與方法研發的非燈路口人車匯入警示系統,山區急彎會車智能警示系,交通擁堵智能勸導系統,路面結冰預測預警系統,橋梁健康狀態在線監測系統,高邊坡公路邊緣標警示系統,自適應信號燈,圍欄防碰撞系統,橋梁監測系統等十余項特色化技術產品也已經在婺城投入應用。這一切都在傳遞著一個信息——婺城已經走出了一條具有婺城特色的農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的“建管用”道路。
“這幾年,城市道路智慧交通體系已經越來越完善,農村公路同樣需要智能化、信息化。”馮劍橋坦言。據悉,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四好公路”要求,提高農村道路管理水平,自2016年以來,婺城區交通運輸局先后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聯合浙江師范大學、市交警支隊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科技研發人員,通過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存儲、網絡通信等先進技術的智慧交通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技術,以及防懲結合的智慧交通概念,不斷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目前,婺城區農村各主要干線都已經基本實現智能化管控,達到了“人、車、路、環境”的全面智慧協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