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婺城區長山鄉,只見桐溪、石道溪環繞著村莊靜靜地流淌著,兩岸民居以黑、白、灰為主色調,依溪而建。精致的景觀小品在工人的手下漸現雛形,集鎮的道路也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借助小城鎮綜合整治,我們鄉鎮的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F在,我們的居住環境越變越美啦!”附近村民樂呵呵地說。
事實上,僅僅幾年前,一說起長山鄉的環境,村民們都會連連搖頭:“那時候,運糞車見到溝渠就倒,養殖沼液直接排入水體中,一年四季空氣中都散發著糞便發酵的臭味!钡拇_,當時的長山,各類養殖場遍布,養殖污染相當嚴重。為徹底解決“環境之痛”,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長山,該鄉黨委政府痛定思痛,充分發揚“信義和美、拼搏實干、共建圖強”的新時代金華精神,在全鄉范圍深入開展畜牧業整治行動。近四年過去了,如今的長山已告別畜牧養殖第一大產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蝶變”:“五水共治”后的長山變得更清秀更有內涵;“四治兩化”后的長山變得更有顏值更具氣質;“三改一拆”后的長山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養殖業漸行漸遠,這里的明天該如何發展?長山鄉有了新的思考。在該鄉的石道溪上,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東村橋,被列為省文保單位,也是金華地區歷史最久遠的古橋。以鄉政府駐地為中心,更是集聚了朱大典讀書處、伏龍殿、何氏節孝坊、貞節牌坊等20余處文保單位和文保點。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加上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長山鄉逐步堅定了走“生態立鄉、文化名鄉、旅游興鄉”發展道路的信心。對此,鄉黨委政府從不斷深挖自然、人文、歷史資源和傳統特色文化入手,開始著力打造“人文長山”品牌。
與此同時,該鄉借助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加快了基礎設施,以及桐溪、石道溪兩岸濱河景觀建設,“人文長山”文化旅游序幕緩緩拉開。如今,長山通過不斷加大旅游項目的推介招商力度,已吸引越來越多旅游投資客慕名前來考察。其中,烏石屏“坡地村鎮”試點項目已經落地;石道畈區塊連片土地綜合開發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當中。
“沿著老街一直走,看著緩緩淌過的溪水,再到文化禮堂逛一逛,感受一番舊時長山的風貌,真的是太愜意了。”不少來到長山的游客這樣評價。事實上,對長山來說,在人文風景留客之前,還得做足“引客”文章。對此,鄉黨委政府積極“搭臺”,不僅陸續推出了“秀美長山進課堂”“人文長山進名家”“聆聽長山直播間”“風雅長山詩詞頌”“視覺長山采風行”等系列主題活動,還成功舉辦了“人文長山詩畫展”“文化藝術節”,以及“人文長山春夏秋冬”等活動。通過讓更多人走進長山,深入了解長山,將長山的人文生態旅游資源進行展示和推廣。如今,長山的人文生態旅游已現雛形,發展態勢良好。
“眼下,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給長山帶來了新一輪蝶變的機遇。今后,長山的旅游規劃將以‘一心兩廊三片區’進行布局,‘一心’即以集鎮服務中心;‘兩廊’是以桐溪、漪溪為生態廊道;‘三片區’則包括北邊的綜合服務區、中部的田園休閑區和南部的民宿精品區。另外,我們還將把何氏節孝牌坊、伏龍殿、秀峰庵、五棵樟樹公園等重要節點連接起來,不斷打響‘人文長山’的旅游品牌。我相信,以后的長山一定會更宜居、宜游、宜業!遍L山鄉黨委書記吳靚表示。(記者朱慧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