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婺城,有一位“環保老人”,他叫曹榮安,已年過八旬。他是中國最早投入環保事業的外行人,最終成了浙江省首批公益使者、十大綠色先鋒人物……他曾是銀行工作人員,中年開始醉心于環保宣教;他嚴以律己,又以一己之力辦展覽、搞活動;他是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老人,卻把環境保護當做事業堅持了近40年!
從愛好集郵到關注環保
綠色事業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
曹榮安出生于1938年,集郵在那個年代是一種大眾時尚。自1959年收藏第一枚郵票開始,輾轉數十載,曹榮安的藏品已小有規模。而他的人生轉折,也恰恰源于“集郵”這個愛好。1982年第十二期《集郵》雜志上刊登了一篇名為《一滴水將和一滴血液等價》的文章。正是這篇文章,深深觸動了他,并悄無聲息地改變了他今后數十年的人生軌跡。
“看到這篇郵文的時候,我的內心十分震撼。一滴水,將于一滴血液等價,多么珍貴的水啊!足以見得,環境問題是不可以被忽視的。”曹榮安說。那個時候,環保問題在全世界都并沒有引起廣泛關注,但“外行人”曹榮安卻發現了其中的厲害,他決定行動起來,“為子孫后代留住這一片綠色”。從此,他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找尋和購買郵品、圖片、剪報、書畫和照片等各種與環保有關的資料。環保成為了他主要的收藏主題,諸如水資源主題的郵票、門票、調查報告、新聞報紙等,都被他放入了收藏夾。
1992年,在金華市基層郵協集郵聯展上,曹榮安制作了一張“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郵集,獲得二等獎,引起了藏友圈的關注。當年,聯合國大會決議設立“世界水日”,提醒公眾重視水資源問題。
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大眾對環保的關注度也愈來愈高。潛移默化間,曹榮安將環保主題收藏落實到了環保實踐,并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從垃圾房里拾掇出廢棄的硬紙板;每天堅持用廢水沖馬桶;出門帶自制環保袋,走到哪兒撿到哪兒;甚至別人丟棄在垃圾桶里的拖把,也會費力地卸下可回收利用的木棍……遭遇他人費解時,曹榮安也不理會,一邊繼續做著自己手頭的事兒,一邊與人耐心解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旁人開始低碳生活。
此外,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將積攢下來的2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環保資料、環保展品的制作和巡回展出中。至今,他已開展環保巡回宣講超千場,足跡遍布全國近20個省市,包括香港、臺灣、澳門,以及鄰國日本、韓國等地,聽眾近15萬人次。
1998年,曹榮安從銀行退休后,開始全身心地投入環保宣傳當中。2001年,在他牽頭組織下,金華第一個環保志愿者組織——“綠色之友”成立。“以前是一個人宣傳,現在是一群人宣傳。宣傳環保的活動越來越多,途徑越來越豐富,效果也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的隊伍當中啦!”談及這份環保事業,曹榮安興奮地說。
學雷鋒講環保
他用雷鋒精神為環保“加碼”
于曹榮安及他的環保事業而言,2001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2001年3月22日是第九個“世界水日”。曹榮安邀請了金華市15個大中小學校每校選派兩名在校生參加環保主題演講比賽。6月5日(世界環保日),央視播出《方寸之間環保情》,對曹榮安的故事給予了關注。一時間,“環保老人”曹榮安成了全金華的“大紅人”。同年11月25日,曹榮安組織成立了首個環保組織——綠色之友環保協會。看到《金華日報》有關尖峰山旅游垃圾遍地的報道,他帶領400余名志愿者到尖峰山撿垃圾,引來金華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
曹榮安“火”了。可此時的他,卻患上了一種“心病”,并在很長一段時間持續困擾著他:“很多環保志愿者都想著回報,所以無法長期堅持。可在我們那一輩的腦子里,志愿活動難道不應該無私奉獻嗎?!”原來,當年為鼓勵曹榮安及其團隊的環保工作,金華市政府曾給予5000元獎勵。就在那一年的年會上,有人提出了“想要回報”的要求。這給了當初不管不顧一頭扎進環保公益事業的曹榮安很大的觸動,他不得不開始反思,如何才能讓這份“綠色事業”長長久久地繼續下去。
“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聽著雷鋒的故事,在學做‘小雷鋒’的號召下長大的。時代在改變,但不為一己私利,為公共事業作貢獻的熱心腸不能變。雷鋒精神適合每個時代,無私奉獻的品格也值得被推崇。”曹榮安說。環境保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應該持之以恒地去做,因此,也更需要無私奉獻、默默付出且不求回報的雷鋒精神來支撐。于是,他發動藏友圈,廣泛收集雷鋒藏品,同時從媒體報道中尋找雷鋒生前戰友的足跡,終于聯系上了全國學雷鋒組織。
2010年5月8日,在金華市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曹榮安的“金華雷鋒事跡館”正式亮相。他的“學雷鋒、講環保”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如今,“雷鋒館”開館已經8年,接待了近20萬名參觀者,在婺城、金華乃至全國播撒了“學雷鋒,講環保”的“種子”,許多參觀者還從此走進了環保志愿者隊伍。
2016年11月15日,這位用實際行動宣傳雷鋒精神,踐行環境保護的老人,第二次走進人民大會堂,從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主任委員曲格平手里接過了“中華寶鋼環境獎”這座沉甸甸的獎杯。中華寶鋼環境獎組委會給曹榮安的評語是:學雷鋒,做公益。他把環保宣教當成一項公益活動,當成學雷鋒的一項重要實踐。他把環保公益做到部隊、學校、社區和幼兒園。他用雷鋒精神勉勵自己,更激勵他身邊的志愿者堅持從小事做起,為雷鋒精神賦予了新的“綠色內涵”。
撒播雷鋒精神的種子
讓環保理念薪火相傳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今年11月4日,八旬老人曹榮安又一次向雷鋒文化館公益基金捐款8萬元。據“雷鋒館”相關人士回憶,從2016年11月4日開始,曹榮安便一直持續不斷地以個人名義向雷鋒文化館公益基金捐助愛心資金。這幾年來,零碎的支出不算,記錄在案的捐款總額就高達40萬元。
然而,這些讓別人備受感動的行為,在曹榮安眼里卻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在發表感言時,他說,最近他很激動也很感動。10月23日至25日在遼寧撫順舉行的全國雷鋒主題館暨新時代雷鋒學校創建研學會議上,金華雷鋒事跡館成了唯一一個民間館上臺發言,也是唯一一個用自制道具講雷鋒,致辭閉會被點贊的地方館。期間,他還受邀前往雷鋒墓地整理花籃、緞帶。“這是大家對我們的認可和肯定,也希望大家繼續發揚雷鋒精神,為人民服務!”談及此事,曹榮安動情地說,“我也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這是我的職業、我的任務、我的目標和心愿。”
多年來,曹榮安視環保事業、雷鋒精神傳承為己任,奔走各處,熱情呼號。在香港,在澳門,在臺灣……他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他的環保理念——走到哪兒,撿到哪兒;在日本,在韓國,在朝鮮……他更是不分國界地宣傳著中國人的雷鋒思想——走到哪兒,講到哪兒。他的環保理念與雷鋒精神宣講詞被現場翻譯成多國語言,從婺城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我已經八十多歲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培養一批優秀的金華雷鋒事跡館接班人。這個‘接班’并不是簡單的藏品交接,更是精神和理念的傳遞。我希望,下一任接班人能夠將新時代背景下的雷鋒精神發揚光大,推動婺城、金華乃至全國的環保事業邁上新臺階。”采訪最后,曹榮安動情地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