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馬曉芬、攝影陳俊
葉繼革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我是土生土長的婺城人,因為曾經從這里出發,所以永遠不會忘記。每次回到家鄉,總有可喜的變化讓我激動。衷心希望區委區政府用心聚焦發展,挖掘亮點特色,把婺城做大做靚做強。要“三心”并用,推動婺城發展。一要做到“虛心”。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做好調查研究,協調各方強力推進;二要做到“用心”。用心聚焦發展,做到突出亮點、緊抓重點與攻克難點;三要做到“專心”。專心細致做好工作,大膽起用廉潔勤奮、肯干事、會干事的干部,為婺城發展增添動力。
朱耀忠浙江省軍區原副參謀長,蚌埠坦克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看到區委區政府為家鄉謀發展殫精竭慮,為人民謀幸福不遺余力,我深受感動。自從18歲離開家鄉,至今已有近40年。雖然離開家鄉多年,身處千里之外,但心里常常牽掛著家鄉發展。推動婺城趕超發展,人才是基礎,思路是關鍵,科技是保障。一要深挖人才資源,厚植人才優勢,推動創新發展;二要按照路線方針政策,放開手腳大膽干;三要增強科技實力,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科技強區。
方金爐原國防科工委航天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質譜學會會員這次回到家鄉,看到的一切都讓我振奮!現代化的工廠,整潔有序、美麗宜居的新農村,讓我對家鄉發展更加充滿信心。婺城山清水秀,人杰地靈,要著重作好三篇文章:一是依托沙畈水庫、金蘭水庫等水資源,做足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文章;二是依托南山風景線,挖掘景點資源,做好南山旅游開發的文章;三是依托悠久的婺文化,做實婺州窯推介的文章。
李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毒理學會理事、軍事毒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在婺城度過了小學至高中的寶貴歲月,這段經歷幫助我形成了科學的世界觀,對我人生發展起到奠基的作用。近年來,我游歷了六七十個國家,也曾在聯合國工作,不過無論身處何地,家鄉永遠都是割不斷的牽掛!婺城地理位置優越,美食薈萃、美景繽紛,要樹立“都市經濟是為人服務”的鮮明導向,積極對接杭州上海“一小時交通圈”,打造特色化、數字化、活力化的宜居城市。
張秀萍中國體育報主任記者憶往昔,崢嶸歲月。十分感謝母校為我成長搭建了良好平臺,讓我有機會走進《中國體育報》,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北京奧運會召開前,我曾在國際奧委會瑞士總部工作過,就從體育的角度出發為婺城發展建言。金華是2022年杭州亞洲運動會的三個協辦城市之一,婺城要抓牢歷史機遇,加快項目與平臺對接,就地取材、用心服務,做好體育旅游、會務旅游、文化旅游等文章,利用這個大平臺推介婺城、宣傳婺城,為婺城發展鼓勁加油。
王小潞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翻譯認知研究會副會長此次能受邀參加校慶活動,我感到非常高興,既為學校的驕人成績感到自豪,更為家鄉的巨大變化感到驕傲。打造宜居之城,一要進一步樹立開放的觀念,增強思想前瞻性;二要用好高校的資源,抓牢亞運會的契機,提升城市的品質,提高國際化水平;三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講好婺城故事,提升婺城知名度與影響力。
吳立新原金華自來水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金華市五屆、六屆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我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五中發展,竭盡所能助推家鄉發展。婺城的山水優勢明顯,一方面要做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建設好梅溪、白沙溪景觀帶,推出特色鄉村旅游;另一方面,要打好宜居城市品牌,探索打造一批醫養結合的好項目,發展健康產業、朝陽產業。
辛向榮福建省中小企業商會顧問、福建浙江商會名譽會長立足婺城山水資源優勢,全產業鏈做強鄉村旅游和特色農業,提升美麗鄉村的造血功能,促進鄉村振興。
陳晨93屆金華市中考狀元,東吳金融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運營官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吸引優秀人才,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與保障。
陳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研究員,美國東北大學博士后,哈佛大學博士后制定更加精準的人才計劃,做好人才項目推廣,為家鄉發展放大優勢。
施讓龍浙江電子商務學院副院長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把握工業4.0時代機遇,推動創業創新和產業升級。
吳根土原金華五中校長省特級教師要提高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推進基礎教育發展,做大做強“學在婺城”教育品牌,把優質生源、高端人才留在婺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