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月映紅)每逢周末,到婺城區塔石鄉游玩的城里客人總是一撥接一撥。從上海前來游玩的徐阿姨特意在返程前走進“塔石物語”農產品展銷廳采購山里貨,并主動添加了“農產紅盟”果蔬產業黨小組成員、岱上村村委會主任方雅玲的微信號,表示今后將直接微信訂購。
塔石鄉岱上村有20多年的高山蔬果種植歷史,可一直以來“好產品賣不出好價格”。自從展廳推廣以來,現在由山泉水滋養的高山番茄零售價漲到10元/公斤以上,廣受游客的青睞。方雅玲說,一個月來已經添加了二三百名微信客戶。
為做大做強塔石農業品牌,今年年初,依托塔石鄉村游日漸紅火的契機,鄉黨委牽頭成立集政策咨詢、技術指導、訴求反映、產品推介、培訓交流、行業自律于一體的“塔石物語”農業產業紅色聯盟組織,采取跨村抱團發展,由轄區內主導農業生產的村支部、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技服務團、電商團隊等成員參與,并于9月底在鄉政府所在地建起展銷廳,由年輕黨員進行線下義務推廣!皷|籬”香榧種植戶章祝軍說:“在塔石種了10年香榧,一直因為技術問題產量不高,今年紅盟請來省技術專家實地指導,香榧產量大增,僅10月就在展廳代銷了220多斤,預計明年干果產量將達到5000斤左右!
據鄉黨委副書記李海濱介紹,塔石“農產紅盟”還輻射至周邊莘畈鄉大立元、祝村等地,組建了番薯干、獼猴桃酒、經濟林等10多個產業黨小組。截至10月底,塔石“農產紅盟”已帶領200余戶農戶參與各類農產品的種植,流轉集體耕地2000余畝,開展農技服務培訓6期、產業發展交流20次,實現各類農產品銷售額1200多萬元。
“塔石物語”只是婺城區“農產紅盟”的一個典型。婺城是農業大區,且西南山區鄉鎮多在水功能涵養區,生態紅線限制了民宿業、農家樂等第三產業發展。婺城區堅持問題導向,深入開展調研,通過探索建立“農產紅盟”這一全新區域型黨建體,真正把支部建到產業鏈上,把黨員集聚到產業中,把群眾帶到致富項目里,實現了鄉村農業產業發展的遞增效應。其中,有著上萬畝富硒地的蔣堂、瑯琊兩鎮跨區域聯合組建了“硒望田野”農產紅盟品牌,吸納了16個村、130戶農戶參與,通過為農戶提供技術、電商、展會等平臺,以品牌化、網絡化的聯盟運營,打響了“婺和”等商標品牌系列的富硒稻米產品。瑯琊鎮東畈村農戶盛有寶說,今年加入“農產紅盟”后,僅5畝地的稻谷就多賺了2500元。
與此同時,婺城區“農產紅盟”各品牌分部根據銷售規模、服務保障及黨員示范戶誠信經營表現建檔評級,而且產品質量與各支部評星晉級及黨員經營戶的黨員五星管理相掛鉤,實現農產品銷售紅色信用認證溯源;以紅色信用指數作為聯盟成員申請銀行“富村貸”的重要指標,現已累計紅色授信3000多萬元,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眼下,以“塔石物語”“硒望田野”“體旅莘畈”等為代表的“農產紅盟”抱團發力,已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紅色大品牌,更帶動了一批集體經濟薄弱村經營性收入的增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