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記,我之前和你反映過的問題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李書記……”居民口中所說的“李書記”就是婺城區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的黨委書記李愛紅。周一早上,李愛紅剛踏進辦公室,就被社區居民圍住了。“好的,好的,大家慢慢來,我會幫著一件件解決。”李愛紅說道。
在記者面前的這位書記,耐心地聽群眾反映各個問題,然后熱情地給予回應,幫著解決。
聚力打造綜合體,優質服務群眾夸
這是李愛紅在青春路社區的第5個年頭。
青春路社區屬于老舊小區,5年前,李愛紅擔任起了青春路社區黨委書記,面對小區人口眾多、老人居多、服務需求多樣等問題,李愛紅堅持把黨建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核心優勢來抓,全面開展社區黨建綜合體創建。煥然一新的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了24小時悅讀吧、志愿者服務站、烘焙體驗館等功能室。引入社會組織運作,打造“四點鐘學校”,通過“小手拉大手”吸引更多居民了解社區工作、參與社區治理,讓社區成為了黨群連心的“溫馨港灣”。
“年紀大了,天天待在家里也沒什么事情,以前最多就是去公園里走走。現在社區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不僅可以學習書法繪畫,還能享受烘焙的樂趣呢!”家住青春小區的劉阿姨邊跟著烘焙老師學習,邊高興地對記者說道。事實上,社區會定期組織開展各種培訓活動,居民們不僅能夠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還能在家門口享受到各類優質服務。
如今,青春路社區以黨建為核心串聯起了區域、系統、條塊等各方力量,探索實踐了以“青春驛家,組織一路覆蓋;青春宜家,黨群一路聯動;青春益家,服務一路到位;青春怡家,活動一路開展;青春E家,智能一路支撐”五個“一家一路”主題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讓社區真正把問題解在群眾開口前,把實事辦在群眾急需中,把服務落在群眾心坎上。
紅色網格集民情,為民解憂辦實事
東市街北延工程施工擾民,塵土飛揚、嚴重影響青春苑小區居民的夜間休息,群眾意見很大。李愛紅通過走訪小組長、網格長、黨員等了解情況后,多次召集城建局負責人、施工方、業委會成員、樓道長和部分居民代表召開“居民協商議事會”。通過協商,雙方達成一致意見,明確了施工時間,對塵土和噪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還居民一片“清凈”。社區通過召開“民主議事協商會議”,聽取民意,凝聚民心,切切實實地為小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
為何李愛紅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弱勢群體、居民的需求?原來,自擔任社區黨委書記以來,李愛紅一方面積極牽頭協調轄區單位黨組織、跨區域黨建聯盟單位等成立“社區大黨委”,將區域資源“化整為零”,形成社區各類組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格局。另一方面,她積極在社區推行“綜合黨委+網格支部”的組織運行模式,把社區313名黨員編入12個網格黨支部,將黨員骨干和網格居民結對,形成“格中走訪、片有聯系、各負其責”的局面,確保將黨的聲音傳至社區最“末端”。與此同時,她還組織網格員對下崗失業黨員、退休黨員及困難黨員進行重點走訪摸底,建立了“民情日記”,制作發放社區便民卡,載民意、集民情、解民憂、連民心,架起了社區黨組織與群眾間的“連心橋”。
這不,今年3月份,一位80多歲的老人子女找到李愛紅,說自己的母親2017年底在轄區的山山家門店前摔傷,之后住院接受治療,花費了不少費用。時隔三個月的事情,要怎么來解決?李愛紅多次組織山山家相關負責人、社區法律顧問以及老人子女等召開調解會。經過多次調解,這個問題終于得到了圓滿解決。
為民辦實事解難題,這些年,在李愛紅的努力下,青春路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不再坑坑洼洼,取而代之的是平整干凈的大馬路;原先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背街小巷也裝起了路燈……這些變化,提升了青春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大家都說:“青春路社區雖都是老舊小區,但住在這里卻很舒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