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賈佳、通訊員丁夏維、張一諾)“謝謝你們大家的幫助,以后我會越來越好。我沒有讀過書,寫的字,希望你們不要介意!1月9日,婺城區人民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謝信,信上的字像是一筆一劃“畫”出來的,通篇沒有標點符號,但畫有四個大大的愛心和一個咧嘴笑的小孩。
這封信是涉罪少年小孟(化名)寫的,他把信交給檢察官的時候靦腆地說,三個月前檢察官將他從看守所帶出,和司法社工一起為他安頓住宿、尋找工作那會他就想寫感謝信,可寫了好久才完成,因為信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他在觀護幫教期里現學的。
承辦檢察官周春梅讀完信,欣慰地說:“他是我幫教的孩子中身世最苦的一個,很慶幸在他人生的轉折點上,我們能幫他找到前進的方向!
孤兒長成,初入社會卻失足涉罪
2018年3月,金華的風還有點冷,16歲的小孟快步跟上“華哥”走進一個高檔小區。比他大三歲的“華哥”說要帶小孟干票大的?础叭A哥”撬開別人家的門,小孟搓了搓手,遲疑了一下,還是跟著走了進去......“華哥”把從室內偷出的金銀首飾等財物交給小孟,但二人剛出小區,就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在檢察官提審時,小孟總是低著頭不怎么說話,也許是習慣了。經過詳細訊問后才得知,小孟是個孤兒,不知親生父母的模樣,雖有養父母,但年邁的養父母有自己的孩子,也無力精心養育小孟。因為條件艱苦,小孟只上過兩天的學,所以不識字,大部分時間都在放牛、種菜。直到他滿16周歲,村里一個叔叔愿意帶他到外地打工,他覺得自己的“新生”來了。
小孟在建筑工地扛過鋼筋,在塑料廠做過包裝膠帶,在飯店當過傳菜員,但因年紀小,沒一處會讓他長期干。2018年年初,小孟來到金華,還沒找到工作,而之前打零工賺的錢已花光了,這才有了跟“華哥”入戶盜竊的事。
承辦檢察官告訴記者,未成年人做了違法犯罪的事,除了接受法律的懲處,本還應由其監護人加強管教,但不論是小孟的養父母,還是帶他出來的叔叔,一聽說小孟犯了事兒,都表示沒能力再管教他,更不愿拿出錢代為賠償給被害人。被羈押在看守所里的小孟得知這個消息,低著頭默不作聲。
檢察官精心創造社會觀護幫教條件
“小孟,你愿意自己去勞動賺錢賠償被害人嗎?”聽到檢察官的問話,小孟突然抬起頭,堅定地說:“愿意!”。
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是因為檢察官在社會調查中,聽小孟的叔叔以及看守所管教都說小孟能吃苦、肯干事,之前打工他不怕苦,在監室里也總幫別人干活。從小缺少關愛,又沒有文化,初入社會接觸了不良青年才被帶壞,但他是個知錯能改、值得被挽救的孩子。
婺城區檢察院“薔薇工作室”的檢察官們決定為小孟開啟一場“補愛計劃”。為了教懲并舉,小孟盜竊行為給被害人造成的3000元損失要小孟自己來償還,一方面是要讓他知道犯錯要承擔責任,另一方面也是幫他樹立靠正當勞動掙錢的信心。
經被害人同意,檢察官對小孟變更了強制措施。小孟出看守所后,檢察官擔當起他的“臨時監護人”,組建了觀護幫教團,和司法社工一起給他添置衣物、安頓住宿,教他道理,帶他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抽空還教他識字寫字,并為他找合適的工作。幾經波折,一家愛心飯店的廚師長愿意接收小孟為學徒,而小孟的表現也贏得廚師長的肯定。
小孟涉案的事,除了廚師長外,其他人不知道,為了不給小孟造成負面影響,檢察官每次都以食客身份來飯店吃飯,默默關注他的表現,三個月里,這樣的觀護回訪已不下七次。
元旦前夕,小孟給檢察官打來電話,開心地說自己攢齊了3000元錢,想盡早賠償給被害人。經檢察官安排,小孟終于拿著自己賺來的錢賠償給了被害人,并真誠表達了歉意悔意。
到1月9日,小孟的觀護幫教期結束,檢察機關對其宣布不起訴決定,他終于獲得了真正的“新生”。小孟說要用存起來的錢買點年貨,回鄉感謝養他長大的人,年后繼續踏踏實實工作,過安穩的日子。
據了解,小孟是2018年度婺城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薔薇工作室”幫教的第46個涉罪少年。該院自啟動“春苗計劃”未成年人觀護幫教項目以來,引入專業青少年事務社工機構,創設因人施策的“五堂幫教”(道德學堂、法律講堂、愛心益堂、學業習堂、知情禮堂)模式,不斷鏈接社會資源共筑觀護幫教基地,對幫教對象開展行為矯治、心理干預、技能培訓、幫教考察,助其順利復歸社會,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全方位司法保護和犯罪預防工作的實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