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 朱慧敏
整治出成效面貌改變獲點贊
走在婺城區長山鄉的小道上,家家戶戶的門口、窗臺上種著鮮花,籬笆錯落有致;置身村中的文化長廊,村民們曬太陽、健身、聊天……既是風景,更是風情,而這正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對長山鄉帶來的變化。說起現在的變化村民們更是連連點贊,“以前我家門口這條路坑坑洼洼的,女兒女婿回來都要用手電筒照著,現在好了,路修平了,還裝上了路燈,可漂亮了。今年女兒女婿說了要在長山過年,還要請朋友們來這邊游玩呢。”
靜謐美好的清晨,推開窗去,只見道路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景觀小品韻味十足……這樣的愜意棲居,是長山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帶來的切身感受。但事實上,僅僅幾年前,一說起長山鄉的環境,村民們都會連連搖頭。“那時候,運糞車見到溝渠就倒,養殖沼液直接排入水體中,一年四季空氣中都散發著糞便發酵的臭味。”的確,當時的長山,各類養殖場遍布,養殖污染相當嚴重。由于養殖污染,桐溪和漪溪更是垃圾漂浮,黑臭不堪。
為徹底解決“環境之痛”,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長山,長山鄉黨委政府痛定思痛,在全鄉范圍深入開展整治行動。如今的長山已告別畜牧養殖第一大產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蝶變”:“小城鎮綜合整治”后的長山變得有顏值更具氣質;“五水共治”后的長山變得更清秀更有內涵;“三改一拆”后的長山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入鄉口有名的五棵樟樹景觀節點,拓展提升為供村民、游客休憩的小型休閑公園;新建的長山公共服務中心,配置健身房、輔導培訓室、公共電子閱覽室,讓居民享受公共服務均等化紅利;改造提檔的菜市場讓村民們在家門口買菜更方便衛生了……綠色發展的長山鄉已經展現在人民眼前。山清水秀,小橋流水,小城鎮整治優化了集鎮環境,讓群眾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這次回我媽家都快不認識了,變化實在是大,大環境、小節點上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規劃打造的,我在親友群里發了幾張圖,大家都問我這是哪里。我招呼大家趕快回家來看看。”現在生活在金華市區的長山女兒樂呵呵地說道。
宜居又宜業環境蝶變為民生
“上個周末回家,發現長山現在真的是大不一樣了!整潔又寬敞的道路、干凈衛生的菜市場、漂亮富有特色的外立面……這些是以前完全想不到的。”這是在杭州市區工作的長山姑娘小張近日回鄉最直觀的感受。
“其實,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帶給長山鄉的不僅僅是顏值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善城鎮功能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讓長山小城鎮整治的“面子”更靚,‘里子’更實了。”長山鄉相關負責人介紹。
民生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長山鄉在抓好環境整治和項目建設的同時,也從群眾最關心的“關鍵小事”做起。
長山鄉集鎮的房屋較為密集,再加上之前的規劃不合理,道路較為狹窄,車輛進出小巷容易被堵,“停車難”一直以來都困擾著長山集鎮村民。長山鄉黨委政府聽到百姓的呼聲后,急百姓所急,依托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全心全意辦好這一“關鍵小事”,陸續建起了便民停車點位。長山三村的徐阿姨感觸地說道:“今年兒子回家過年再也不用在把車停的集鎮外圍了,真的是方便了不少。”現在,長山鄉各集鎮村的便民停車點位建設都在有序推動中,各村拆后的違建危舊房屋地塊、閑置的空地都有了“大用場”。
除了解決“停車難”問題,長山鄉用心落實“關鍵小事”,認真做好百姓看得見、摸得到、用得著的項目:新建了環鄉北路南路2.09公里,完成姜新線、古長線“白改黑”改造2.66公里,顯著改善了集鎮路網結構;建設大型停車場,劃制停車點位450個,對長山菜市場進行提標改造,有效提升基礎設施;積極打造濱河景觀帶、公共服務中心、老街修復提升等標桿亮點工程設施。
該鄉相關負責人坦言:“對于群眾來說,問題沒有大小之分,辦好一件件‘關鍵小事’,不僅能解決群眾眼前之難,還能形成長期的社會效益,所以值得我們充分重視。小城鎮建設也是如此,多一些用心、真心,群眾就會多一些暖心、舒心,干群合力才能共建出幸福滿溢的‘人文長山’。”
整治有內涵
文旅結合促發展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不僅僅是一場環境革命,更重要的是,小城鎮她承載著推進經濟發展、城鄉統籌、社會進步的重任,也為鎮域經濟結構和城市面貌帶來深刻改變。“環境整治不是最終目的,城鎮興起才是發展根本。”長山鄉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
這里的明天該如何發展?如何綠色可持續發展?長山鄉有了新的思考。山清水秀,小橋流水,依托這樣的環境優勢走“旅游興鄉,旅游富民”之路是再理想不過了。長山小城鎮整治優化美化集鎮環境,加上擁有眾多的古村落、歷史遺址、古建筑、寺廟、古樹名木的獨特人文旅游資源優勢。對此,該鄉黨委政府深挖自然、人文、歷史資源和傳統特色文化,不斷打造“人文長山”品牌。
對此,長山鄉積極做好傳承保護歷史文化資源,按照修舊如舊、“留史留韻留脈”的原則對各個古建筑進行修繕利用。座落于長山三村中心的胡氏家園,建于1944年,分上下兩層,是長山留存下來面積最大的古建筑。借著小城鎮整治行動的東風,長山鄉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精心設計方案,分步漸進施工,讓屋脊高翹,雕梁畫棟,窗棱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的古建筑重煥光彩。同時提取長山鄉斯地、斯景、斯人、斯情的文化印記,轉化成精心設計的符號、文字、彩繪與景觀,融入到各個景觀節點之中。以古長線入口景觀為例,結合現狀擋墻用影片膠卷的設計語言,將長山鄉的影像與文化片段記錄于景墻之上,巧妙利用綠化景觀,打造長山入鄉口的文化長廊綠道。
“近者悅、遠者來”,小城鎮整治彰顯出了新魅力,也吸引了眾多有識之士爭相“棲枝”“落巢”。目前,長山鄉已完成鄉旅游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接下來將以浙江省第三批“坡地村鎮”試點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旅游綜合開發項目),以及浙中現代農業休閑旅游項目(總投資7.68億元的婺城區連片土地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大力培育特色民宿,打造以濕地、苗木、森林為核心,以桐溪、漪溪為軸線,以“靈秀桐溪、人文長山”為品牌,集濕地體驗、田園休閑、度假體驗、戶外騎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城郊型休閑度假基地。
長山鄉圍繞“美麗生態催生美麗經濟”,將“人文長山”的優勢和特色發揮到最大,整治一新的長山小城鎮,已成為百姓安居的家園,人們樂業的“棋盤”。美了環境又鼓了錢袋子,這無疑是當地百姓最樂于見到的事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