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爐邊溫酒。去年封存的酒壇子還未及開啟,細心的追劇小主兒們或許早已在熱播電視劇中嗅到了金華酒香。女主盛明蘭閨中即有一嗜好,貪飲“錯認水”,還愛揀涼的喝,喝出了身入侯門的膽氣,喝出了平定宅斗的謀略。“錯認水”作為金華酒中的代表,唯有文火久煨方能駕馭這兩度寒冬攢下的甘冽。
泉口村村民陳順財年近天命,守著這口祖傳的酒窖已整整三十載,誰也說不清這金華酒究竟源于何時,陳順財只知道,他的爺爺,以及他爺爺的爺爺,都是地主家的酒腦,手把手地教會了子孫后代這門糊口的手藝。在這座傳承幾代人的酒坊里,一座詩酒文化展廳,記錄了金華酒盛衰起伏的前世今生。
金華酒屬雙曲酒,講的是“雙曲發酵”、“冬水釀冬酒”,從取材到出窖,少說也得經歷兩度春秋。古婺酒坊,素以一擔米出一擔酒,金華酒由此以酒肉厚、不上頭聞名。
白沙水暖,春衫已薄,白沙溪畔金燦燦的灘涂上冒出了一抹蔥綠。酒腦們便紛紛趕來將它們收割。這長著黑線的野草叫“蓼草”,它自古就長在白沙溪畔,酒腦們用它泡水,直至芒草花開,蟬鳴四起,取了蓼草泡的水制麥曲,而后只要閑閑地看秋收,糯米供足了糧倉,剩下的都仿佛透著酒香。
但酒腦們定要挨到冬至以后,方下令取白沙泉,將紅曲、麥曲及剛蒸熟的糯米按著祖傳的方子埋入酒壇。酒壇子里住著酒神,發酵后數日,酒腦必往酒壇子里給酒神喂飯。打點妥當,而后密封,藏進窖底,待到來年隆冬時節,便可就著爐火溫一壺古婺佳釀。(記者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