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白龍橋鎮后童村,就能聽到斷斷續續的狗叫聲、雞叫聲,時不時地蹦出的花貓總會嚇你一跳。沿著狹窄的弄堂走,就來到了方后榮老人的家,50來平方米的院子里種著植物、養著雞犬,一旁晾曬著的臘腸和醬鴨營造出些許過年的氣氛。
提起年俗,這位70歲的老人滔滔不絕:“以前我們鄉里流傳著一句俗話,‘大人想種田,小孩想過年’。每到臘月二十五或臘月二十六,家里的大人都會忙成一團,準備各種小食和菜肴。那個時候很苦,很多東西平時都不會買,要到了過年才能吃。”
除夕夜也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擺上肉圓、魚、三和菜等菜肴,而且很多菜品都是有講究的,像年糕就寓意年年高,吃了三和菜就代表一家人和和氣氣,魚寄寓著年年有余……當然,除夕夜還有最重要的一項任務——“搶寶”,也就是家里的小孩子要搶著迎家里年紀最大的長輩來自家吃年夜飯,哪個孩子最先搶到老人就代表著最有福氣。“那時候很熱鬧,家里一群小孩都守在我大哥家門口,等我母親吃完飯就搶著將她迎回自己家繼續吃飯。”回憶起這些,方后榮顯得意猶未盡。
如今,幾十年過去,傳統的年俗也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改變,過年穿新衣,孩子們討紅包,村里舉辦各色聯歡晚會,將傳統年俗演繹得更加豐富多彩。“以前過年有以前的快樂,現在也有現在的新潮,我想老一輩的年俗會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保留精華,延續魅力。”方后榮感慨道。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