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玉潔
從2018年12月10日婺城區全面啟動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到2019年1月12日所有新村全部掛牌成立,僅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婺城平穩有序、高質高效完成了行政村規模調整。行政村規模調整后,資源要素得到了有效整合,農村空間得到了優化布局,全面有效融合的文章不斷續寫……
律回春暉漸,萬象始更新。新年伊始,隨著婺城區行政村規模調整工作進入新階段,各鄉鎮、各新村也迎來了新氣象。行政村規模調整后的第一個新年,記者實地走訪了幾個鄉鎮,帶大家去看一看新村的和諧幸福年。
竹馬鄉青梅里村
竹馬鄉的青梅里村,由里梅、古塘里、姜揚頭三個自然村合并而來。新村成立后,村民們融洽相處,氛圍和諧,大家共同為新村的發展出力獻策。為了迎接村調后的第一個新年,村民們還共同策劃了一臺鄉村村晚,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寄托在文藝節目中。
農歷臘月二十四,天還沒黑,青梅里村文化廣場上就搭起了炫酷的舞臺,試音、彩排、化妝,大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咱們青梅里村的小朋友真是多才多藝,讓我們再次為他們的優秀表演鼓掌……”舞臺旁,主持人杜薇正緊張地練著臺詞,她是大四學生,里梅自然村的村民,剛放假回到村里便接到了“重要任務”。她說,得知三個自然村合并后心里特別激動,村莊變大了,村民變多了,未來也更加有希望了。“我們村第一次舉辦這么隆重的村晚活動,能擔任主持人,也是我的榮幸呀!”
后臺還有一群正在化妝的婦女,他們穿著統一服裝,個個都光彩照人。“我們是青梅里村廣場舞隊的,晚上要給大家表演《最炫民族風》。上個星期,聽說村里要辦村晚,我們一群婦女特意組建了團隊,天天都聚在一起練習呢。”正在等候化妝的羅紅花是姜揚頭自然村的村民,她樂呵呵地介紹說,新村成立后,原本就熟絡的一群婦女,如今的關系變得更好了,再加上平日里有空就聚在一起練習廣場舞,更增加了相互之間的感情。
隨著夜幕降臨,舞臺下開始熱鬧起來,村民吃完晚飯便趕著來看表演,對于他們而言,看得不僅僅是新鮮和熱鬧,還有鄰里之間說不完道不盡的感情。“今年過年真是不一樣,這樣的場面還是第一次見。”“村里好久沒這么熱鬧過了”……村民們紛紛為這新村新氣象點贊,他們都說,一年忙活到頭,過年就要圖個開心。以前村里沒有這么好的條件,如今新村成立,人多力量大,大家自導自演、相互配合,一臺屬于青梅里村的村晚,讓人人都樂開懷。
村干部劉云妹負責此次村晚的編排,從一開始發動村民到后來的協調、指導,年前這段時間,她忙里忙外,一刻都不得閑。“大家能積極配合,我再忙也是開心的。合力完成一臺村晚,彰顯了我們新村班子成員的凝聚力,也體現了村民的團結友善。”看著舞臺上節目精彩紛呈、舞臺下村民歡聲笑語,劉云妹內心暖流涌動,“我對咱們新村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沙畈鄉和美村
沙畈鄉和美村由原賽畈村和黃壇村合并而來。和美村,村如其名,不僅寄托了村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也很好地詮釋了在鄉村振興的號召下,村莊和諧美麗的現狀。
和美村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年輕人外出打工,孩子們跟著父母在外求學,偌大的村莊里少了些許青春活力。年前,在外村民紛紛返鄉,往日安靜的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打掃衛生、置辦年貨、閑話家常,家家戶戶貼上紅對聯,濃濃的年味兒把新村裝點得更加和諧美麗了。“咱們以后就是同村人了,外出打工也要互相照應呀!”“只要村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新村肯定會越來越好。”許久不見的返鄉人,聚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而今年,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關于新村的話題,言語間透露著對新村發展的新期待。
年前,在外鄉賢返鄉慰問老人,讓和美村又增添了一份暖暖的人情味兒。在金華經商的施利丹是原賽畈村村民,平日里雖然工作繁忙,但她總念著家鄉的老人。從2016年起,每當逢年過節,施利丹就會早早地準備好慰問品回到這個生她養她的地方。今年,得知賽畈村與黃壇村合并后,施利丹更是準備了雙份的“溫暖”。
據悉,原賽畈村和黃壇村都有一個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75周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免費到中心用餐,新村成立后,在中心用餐的老人達到了60余人。隨著滿載禮品和貨物的小貨車緩緩駛進村中,大伙兒都走出家門觀看、幫忙,蘋果、牛奶、餅干、衣服……一人一份慰問品,連在中心幫忙燒飯的大媽們也不落下。此外,還有大米、油、面等物資,把中心放得滿滿當當。
村干部徐延平介紹說,上世紀六十年代,賽畈、黃壇本就是一個村,隔得也不遠,如今行政村規模調整,兩村再次合并,村民們的呼聲很高,前期各項的工作開展也很順利。“行政村規模調整后的第一個新年,年輕人回鄉后反應都很好,他們都說,只要我們村干部認真干,他們就全力支持。”對于村莊未來的發展,徐延平有著很多好的想法,但總的目標和大家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不管怎么發展,村莊都能一如既往的和諧美麗。
白龍橋鎮白沙村
今年過年,白龍橋鎮的白沙村格外熱鬧喜慶。家家戶戶貼上了紅對聯,村口、村道旁的樹木上,都掛滿了紅燈籠,營造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氛圍。去年12月,翁家山頭村、蘆頭村、大德垅村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行政村規模調整的部署,在充分考慮民意、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合并成白沙村。白沙村成立的第一個新年,村民們都非常重視,早早就準備好了紅燈籠,用心地將美麗村莊裝點了一番。
新年新氣象。在外忙碌了一整年,過年回家,村民們看到的家鄉有了大變化。白沙溪畔,溪水潺潺,長廊、水車、奇石、花草……新農村的美麗一角,如畫般躍然眼前,令人賞心悅目。“如今的農村,真是大變樣了!”“農村的生活也不比城里差,有天有地有美景,還有團結一心的鄉親們。”……春節走親訪友,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新村的新變化。在外鄉賢們得知了新村成立的消息,也十分支持,過年期間的短暫相遇成了他們暢敘鄉情、共謀發展的好時機。
章小龍是白沙村的黨支部書記。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新村成立后,他與其他村干部謀劃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村民修好路。蘆頭自然村和其他村連接的丁字路口,轉彎較急、道路較窄,一直是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新村成立沒多久,章小龍便提出,要先把這個難啃的骨頭先啃下來。“這一個民生工程首次在黨員大會上提出,便得到了近百名黨員的一致支持。大家能如此齊心,我們村干部干事自然也就有了熱情。”
年前,該丁字路的拓寬工程已經順利完工。過年了,村民們進進出出采辦年貨、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凡是經過此處的,無不為新村新作為點贊的。除此之外,其他各項民生工程也都已經按照計劃開展,下一步,白沙村還將會在村莊環境改善、垃圾分類落實等方面下功夫,“咱們村雖然不大,但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也算是走在了前列。新村成立后,我們新村干部會一如既往卯足干勁,為‘婺城崛起、白龍騰飛’貢獻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