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法院: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看點一
堅持執法辦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依法懲治刑事犯罪,新收刑事案件1168件,審結1214件,同比分別下降4.7%和上升2.6%。關注民生化解糾紛,新收民商事案件17192件,審結16891件,結案標的額83億元,調解撤訴率74.7%,調解自動履行率58.8%。注重化解行政爭議,新收行政訴訟案件542件,審結359件,同比分別上升169.7%和88%。加大行政爭議協調調解力度,貫徹落實行政訴訟異地集中管轄,開展府院聯席會議,合力推進法治政府、法治金華建設。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新收執行案件10667件,辦結12197件,執行到位金額23億元。圍繞基本解決執行難,抽調干警充實到執行一線,切實加強執行力量,開展涉民生、金融案件的“暖心”“雷霆”等執行行動。“三個90%,一個80%”四項基本解決執行難核心指標均達標。
看點二
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保障社會發展大局
深化便民訴訟服務。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大力推廣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延伸立案等多種便民立案方式,基本實現立案服務“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的目標。完善新型訴訟服務中心、司法公開網、移動微法院等訴訟服務體系,提供線上線下“一案一賬號”收付款、網上開庭等綜合性訴訟服務,實現足不出戶打官司。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設立勞動爭議巡回法庭,引入委托律師調解平臺,依法確認各類調解協議819件。
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破產審判工作,穩妥處置“僵尸企業”出清,推動有挽救價值的危困企業進行重整。審結破產清算案件35件,盤活企業存量資產21余億元,釋放土地資源390余畝、房屋面積50余萬平方米,交付房屋近3000套。完善法院主導司法程序與政府主導實體相結合的常態化破產綜合處置模式,積極創新破產審判方式,促使“桂語山居”“香溪玫瑰園”“151公館”“婺城城市廣場”項目得以破產重整。
看點三
堅持深化司法改革,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
落實司法責任制。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完善審判執行權運行機制,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出臺《員額法官及相關人員權力和職責清單》等制度,落實院庭長監督管理機制,做到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充分發揮專業法官會議指導作用,組建破產審判、調解速裁等審判團隊,實現辦案效能最大化。
積極完善繁簡分流機制,快速清結簡易案件,推進多案連審、遠程視頻庭審,推廣運用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實現簡案快審。一審適用簡易程序結案14918件,適用率80.8%。深化刑事訴訟改革,以強化直接言辭證據、辯護律師全覆蓋等為抓手,形成控辯雙方平等對抗的庭審模式,增強“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公平正義。依托政法一體化辦案平臺,實現案件、人員、文書、卷宗等基本信息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數據交互共享,辦案更規范更高效,司法更透明更公正。
看點四
堅持從嚴治院,營造風清氣正氛圍
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堅持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重視意識形態的引領作用,落實主題黨日、“三會一課”,開展升國旗和憲法宣誓等教育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突出黨風廉政建設。落實“兩個責任”,強化班子成員主體責任和擔當精神,構建警示在先、有舉必查、獨立監督、層層抓落實的廉政建設格局。注重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對違法違紀堅持“零容忍”,堅持院領導帶班巡查工作機制,對干警日常行為規范、審判流程等實行跟蹤監督。
加強司法能力建設。開展崗前培訓、案件評查、疑案討論、學術辯論、優秀案例評選等活動,提升司法業務能力。通過組織法官進電臺直播間、進校園、進培訓課堂等形式,培養宣講法治的能力。豐富法院文化生活,開展各類文體比賽,增強干警的凝聚力和團隊榮譽感。
看點五
自覺接受監督,不斷改進法院工作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認真貫徹落實區人大各項決議,專門向區人大常委會匯報司法改革工作情況,持續抓好反饋意見的整改和落實。拓寬與代表委員聯絡渠道,通過擔任人民陪審員、視察法院、旁聽庭審、見證執行、走訪座談、發送短信等形式聽取意見,讓代表委員了解法院工作,并監督法院工作。
認真接受各界監督。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1件,辦理檢察建議7件,共同維護司法公正。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與司法部門共同選任人民陪審員376名,一審普通程序案件陪審率99.97%,人民陪審員參審3507件7014人次。加強以公開促公正工作,舉辦公眾開放日6場300人次,裁判文書上網30183份,庭審直播2959次。(記者朱慧敏)
婺城檢察院: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
亮點一
服務中心大局,主動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依法懲治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年共受理審查逮捕案件927件1356人,批捕719件1028人,受理審查起訴案件1446件2472人,起訴1209件2049人。依法從快從嚴辦理金華市區18人“兄弟情”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該案系中央部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首例涉黑案件。深化“六位一體”辦案機制,突出辦好重大疑難敏感案件,工作經驗得到市委領導批示肯定。
精準服務保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聚焦經濟轉型升級,開展服務民營經濟專項活動,嚴厲打擊侵害民營經濟犯罪32人,依法對情節輕微的10名經營管理人員作出不起訴決定。聚焦民生民利保障,出臺服務保障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12條意見,在環保部門設立檢察官辦公室,建立執法聯動機制。聚焦清廉婺城建設,共受理區監察委移送職務犯罪案件6件8人,起訴6件8人,助力營造清廉發展環境。
踐行“楓橋經驗”參與社會綜合治理,堅持“少捕慎訴”,組建“薔薇工作室”未成年人檢察團隊,推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犯罪預防,組織校園法治宣講活動10余次,覆蓋2000余名在校學生。
亮點二
深化法律監督,切實回應群眾法治需求
推進公益訴訟維護公共利益。全年共立案公益訴訟案件46件,向行政部門發出檢察建議44份,提起全市首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針對馨雨中醫院管理混亂和藥品安全隱患問題發出檢察建議,市衛計委作出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決定,依法對其關停。
強化訴訟監督促進公正司法。共監督立案19件,監督撤案6件,糾正漏捕、漏訴14人。提出或提請刑事抗訴7件,啟動民事虛假訴訟監督6件,提請民事行政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7件。審查監外執行罪犯1063人,辦理的一起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被最高檢評為精品案件。
創新監督機制提升監督剛性。深化法律監督主責主業,率先出臺全省首個刑事訴訟監督案件化辦理實施辦法,得到省、市兩級院檢察長批示肯定,被省檢察院轉發推廣,機制獲評2018年度全省檢察機關創新成果。
亮點三
推進改革攻堅,全面激發創新發展活力
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決定誰負責”,批捕、起訴部門由檢察官直接決定的案件分別占比93.8%和82.4%,入額院領導強化對重大疑難敏感案件的審查把關,在帶頭辦大案、辦難案中充分發揮業務指導和引領示范作用。完善辦案組織運行機制,堅持扁平化管理和專業化建設相結合,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強化案件質量管理,全年共評查各類案件277件,實行核心辦案數據和監督數據一月一通報,建立檢察官正面和負面評價指標共同納入檢察官個人績效考核。
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改造建成12309檢察服務中心,優化便民利民措施,搭建集窗口接待平臺、網絡公開平臺、12309電話平臺為一體的三大服務平臺。全年接待來信來訪140件次,公開案件程序性信息2169條,公開訴訟文書1147份,接受律師閱卷和網上預約申請800余件次。
全面推進“智慧檢察”。牽頭并積極推動政法機關“一體化辦案系統”上線運行,辦理網上協同逮捕、起訴、審判案件470件。廣泛應用智能辦案輔助系統,促進辦案質量和效率雙重提升。建成多功能智慧檢務工作區,開通遠程提審、遠程開庭功能,實現視頻、語音等數據在法院、看守所和檢察院的“三點”傳遞,司法辦案從“干警多跑腿”向“數據多跑路”轉變。
加強自身建設,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亮點四
政治立檢,狠抓思想作風。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以黨建為引領,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檢察干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從嚴治檢,強化嚴管厚愛。
人才興檢,提升專業能力。圍繞“實案、實戰、實效”,組織“一月一考”、觀摩庭、辯論賽等崗位練兵,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水平。辦理的8起案件被省檢察院評為精品或優秀案例,20名干警在省、市、區業務競賽、各項評比中獲得榮譽稱號。
公信樹檢,自覺接受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及時通報檢察工作。通過舉辦檢察開放日、公開聽證會等形式加強與代表委員的聯絡,聽取意見建議。加強檢察宣傳工作,成立“指尖”新媒體工作室,院微信公眾號獲評全省檢察機關十佳微信公眾號,宣傳作品獲評最高檢新媒體大賽一等獎,檢察工作更接地氣。
(記者賈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