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的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社區醫療衛生狀況也有了好轉,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吃上口熱乎飯,農村孩子借著“互聯網+”的翅膀享受到了優質教育……這無數件幸福小事兒,像極了彩色蠟筆,描繪出了婺城的幸福藍圖。
據了解,持續改善民生、增加民生福祉,是婺城區黨委、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一直以來,婺城上下眾志成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以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使命,打出了一套又一套的民生“組合拳”,全方面持續增進民生福祉,通過最優服務打造“宜居福地”,用心用情描摹“美好生活幸福城”新藍圖。
“家門口就有放心醫院,作為患者我幸福!”
“現在的大醫院多擠啊,孩子有個頭疼腦熱,不提前預約基本都排不上號。不過,這下好了,以后可以抱著孩子來這兒看,既方便,又快捷!”昨天上午,在城西街道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門前,記者偶遇了抱著孩子前來就診的市民王女士。王女士說,原先這里的衛生站比較破舊,里面的環境設施也不夠齊全,所以,孩子生病一般都不會帶來這里,“但是改造提升以后,不僅門面大了,里頭的硬件設施和基礎功能也都完善多了,基本能夠滿足我們的醫療衛生需求。更重要的是,這兒的醫生也很棒!”
是什么讓王女士發出這樣的感慨呢?跟隨著王女士的腳步,記者走進了城西街道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環顧四周,立馬映入眼簾的就是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與嶄新透亮的基礎設施。前來看病的市民一波接著一波,“白衣天使”也耐心溫柔地指引著,畫面十分和諧。
“兒童康復科是我們這兒的特色醫療科室,所以,在裝修設計上,我們會更多地偏向帶有動漫、卡通之類的元素,保留童真童趣,讓孩子從心底接受,而不是強硬抵觸!闭f話的這位是城西街道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院長胡珍珍。胡院長告訴記者,一直以來,城西街道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童康復科就做得比較好,擁有一支專業康復治療團隊。但早前因為硬件設施沒有跟上,前來看病的居民并不多,“這棟樓是這兩天才投入使用的。經過改造提升以后,到我們這兒看病的居民明顯增多了。這幾天老聽他們說,以后看病可方便多了!”
然而,城西街道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提升改造并不是個例。據了解,近年來,婺城區社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對婺城區范圍內多個街道、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實地走訪,在了解了具體情況以后,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精準的改造提升,爭取把市區范圍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能力較強、服務質量較高、內部管理規范、人民群眾滿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此外,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改造后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將分設健康體檢、預防接種、門診等各個區域,以縮短市民排隊等候的時間,同時,中心也會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對醫療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升醫療人員專業能力和服務意識。(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居家養老有了新著落,作為老人我幸福!”
“現在政策好,我們老年人每天都過得很開心!87歲的李鳳嬌是竹馬鄉方下店村人。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她正拄著一根拐杖,提著村里統一發放的飯盒,笑意吟吟地往該村的居家養老中心走。
李鳳嬌老人說,自己年紀大了,燒飯不是很方便,而子女又都有了自己家庭和事業,她不想讓這事兒困擾他們。四年前,村里開了個老年食堂,這可把她高興壞了。從那兒以后,每到午飯、晚飯的飯點,她都會準時來到這兒,吃上一份葷素搭配、熱氣騰騰的飯菜,順便和前來吃飯的年齡相仿的村上姐妹話話家常,日子自然是過得有滋有味。
和李鳳嬌有同樣感受的,還有85歲的同村老人許寶英。“我以前的那個土房子又破又舊,當初沒有能力重建所以只能住在那兒。后面房子被拆掉以后,村書記二話沒說把我接到這里住!迸c李鳳嬌不同,因之前所住的破舊危房被拆,方下店村居家養老中心還是這位僅有三個女兒并且全部出嫁的空巢老人許寶英的家:“我住在這兒四年了,有免費的飯吃,有免費的屋子住,放在以前哪敢想啊。女兒女婿也經常來看我,這幾年過得是真的很幸福!”是什么樣的居家養老中心讓兩位老人夸贊不已?走進一看,便覺得餐廳整潔有序。桌椅擺放整齊,硬件設施完備。不到四點,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里負責燒飯的工作人員早早地便忙碌了起來,洗菜、切菜、烹飪……廚房里不時溢出陣陣飯香。餐廳里坐著的老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臉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事實上,在婺城,像竹馬鄉方下店村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絕不止一家。莘畈鄉大立元村的王奶奶今年79歲了,每天飯點,她都能在老年食堂吃到新鮮飯菜,還能和眾多老人邊吃邊聊;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儼然成為了老人們的“第二個家”,在這里,還會經常舉辦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等有趣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農村也能進到名校課堂,作為學生我幸福!”
“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前不久,在金華市環城二小錄播教室里,該校數學老師項葉西正要開始上一堂“數與形”的數學課。
坐在教室里聽課的是該校四(4)班的孩子們。該班38個孩子剛說完“老師好”,一兩秒后,從電子屏里傳來了另外兩個班喊“老師好”的聲音。這兩個班分別來自金華市東市街小學和婺城區雅畈小學。
據了解,這已經是環城二小錄播教室第三次開展婺城區“城鄉攜手同上一堂課”教學活動。省教育廳近期下文,公布“互聯網+義務教育1000所中小學校結對幫扶”民生實事工程方案!俺青l攜手同上一堂課”教學活動正是婺城區積極落實省市關于實施“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幫扶工作的探索實踐。
浙江省特級教師、金華市環城二小校長姚曉芳說,這樣的課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發揮互聯網優勢,能把優質資源共享出去。像以前,一位名師下鄉送教,路上花費的時間精力不說,一次最多只能幫助一所學校,而“互聯網+課堂”實現了三所甚至多所學校同步教學,輻射范圍更廣。
為了讓孩子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婺城區教育局制定了《關于實施“互聯網+義務教育”中小學校結對幫扶工作的通知》,并積極開展以“錄播教室+互聯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互動主播課堂活動。目前,婺城區12所學校已經完成區縣域內、市域內、省域內結對,共建成31個校園錄播教室,積極開展以“錄播教室+互聯網”為基本形式的課堂教學研討和互動主播課堂活動,聯通城鄉學校,實現遠程互動教學,為農村及邊遠地區學校師生提供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互動交流平臺,惠及師生近30000人。
今后,婺城區教育局將積極推進各結對學校依托“互聯網+義務教育”開展城鄉同步課程、遠程專遞課堂等活動,讓城鄉學生同步享受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城鄉教師教學整體水平,充分發揮優質學校、優質教師示范引領作用,致力于打造“優學婺城·幸福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