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一座溫暖之城。在這里,每天都有溫暖的故事在悄然發(fā)生。《溫暖婺城人,感動幸福城》專欄第二期,我們繼續(xù)聆聽這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故事,看他們如何用溫暖守護他人心靈……
陳威濤:
“他們是上帝多咬了一口的蘋果,我愿意成為他們的‘保護膜’”
記者:經(jīng)常聽見你提喜憨兒,那么,什么是喜憨兒呢?
陳威濤:喜憨兒其實是我們對心智障礙者的通稱。與肢體殘疾、視障和聽障者相比,他們更難適應社會,也無法正常地工作、生活。即使有幸接受了特殊教育,在9年義務教育完成后,也就是16歲左右,他們也要離開學校,被“養(yǎng)”在家里。所以,在社會活動中基本很難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社會最邊緣的群體。
但其實,喜憨兒真的非常可愛。他們難過了就哭,高興就笑,非常真誠,也特別愿意把所有好的東西分享給你。和他們相處的日子,每一天都很簡單快樂。
記者:看來你有著一段非常美好的志愿服務經(jīng)歷。是什么機緣巧合讓你接觸到喜憨兒這個群體的呢?
陳威濤:第一次接觸喜憨兒,我就深深感受到了他們的不安、彷徨和無所適從。那是我第一次給他們的上課,結果卻趕上了老師開會,喜憨兒們自顧自地在哪里玩耍,甚至有孩子跑回到了教室去,場面一度失控。說實在的,我很慌張,因為不知道如何才能讓他們參與到課堂里來。
這時候,一個個子高高,十分瘦弱的男孩跑來進來,他就是小石(化名),一名唐寶寶(唐氏綜合征患者)。我以為,他會和別的孩子一樣完全不搭理我。但是,他卻用他的熱情回應消除了我的顧慮。
在交流中我得知,小石特別喜歡看央視的《黃金一百秒》,還非常喜歡開門大吉的主持人尼格買提,還給自己取名“金格買虎”。當我問他有什么夢想的時候,他想也沒想就脫口而出,“我想上《黃金一百秒》給大家舞一段金箍棒”,并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張已經(jīng)磨損得很舊了的紙,上面是他自己畫的一個報名表。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網(wǎng)上填寫申請表,就自己拿了一張紙把表格滑下來自己填。
當時,看著他的眼睛,我看到了他對這個舞臺的渴望。我想,他是想向世界證明,他也是個有用的人。
記者:小石真的很善良,也很可愛。那你是什么時候開始想要幫助他的?
陳威濤:為什么小石會想證明自己是個有用的人?在和小石媽媽的交流中,我找到了原因。除了善良與可愛,小石也是個敏感的孩子。小石媽媽回憶,在小石還小的時候,又一次帶他乘坐公交車,車上的乘客都用異樣的眼光盯著他看。于是,小石就問媽媽:“媽媽,為什么他們老是盯著我看?”大家這樣細微的一個表情,不僅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這位愛孩子的媽媽。從那次起,小石媽媽就很少帶孩子出門,因為她不希望孩子幼小的心靈再次被傷害。
可是,那件事兒卻已經(jīng)在小石的內心埋下了種子,他一直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別人轉變對他的看法,這也深深地觸動了我。為了幫他圓夢,我?guī)托∈浿屏艘欢挝杞鸸堪舻囊曨l,通過微博等方式@黃金一百秒欄目、主持人,微博大V,上央視網(wǎng)幫他填寫報名信息申報參加節(jié)目的申請,聯(lián)系電視臺、報社記者等進行宣傳,希望可以幫他圓這個夢?吹矫襟w報道后,一名記者聯(lián)系了我,表示自己有朋友和《黃金一百秒》欄目導演有聯(lián)系。這樣的好消息傳來,無疑給了我巨大的希望。我希望小石能夠在藝術道路上走出“出彩人生”,也希望通過他的藝術釋放讓公眾了解、接納他們。
記者:你有什么想要對社會公眾說的?
陳威濤:甘炳光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愿我們的社工像螢火蟲一樣,每個都‘生來帶火’,雖然只是微光一道,但微光無處不在,愿意同心攜手去將點點微光匯集起來,光照人間!蔽移鋵嵰彩沁@么想的。
在幫助喜憨兒“圓夢”的路上,我就像是一只螢火蟲,雖然力量弱小,但是再弱小的微光,也要去幫他們照亮生活的希望。這一條路,一個人獨行會很辛苦,但一群人攜手,就會有力量。小石很幸福,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但是,小石卻是喜憨兒這個群體中,最最最幸運的一個。他們當中還有很多人,不能跟我們正常人一樣,自由地沐浴在陽光下,甚至還有些人,一輩子都沒有出過家門,就蝸居在幾平米的四方角落。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透過他們去看他們單純的心靈,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因為,對我們而言的一個小小舉動,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很大很大的傷害。我也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愛心企業(yè)也可以加入到幫助他們的隊伍里,讓他們有融入社會的平臺,也給他們擁有和我們正常人平等生活的機會。
趙輝:
“愛讓我們柔軟,陪伴能得到所有答案”
記者:你與義工是如何結緣的?
趙輝:2017年的時候,由于醫(yī)院的人事變動,我的工作出現(xiàn)了問題,彷徨、無奈、無助……可以說,那時候,我的人生陷入了低谷。很偶然的一次機會,我碰到了醫(yī)路相伴的理事長厲純桔。說來也是巧,我和厲老師用屬于一個醫(yī)院,但是在此之前未曾有接觸,偏偏在這個時候遇到了。后來,我想,這大概是上天給我安排的機會吧。在接觸中我了解到,厲老師創(chuàng)建了醫(yī)路相伴志愿服務中心。說實話,當時我根本不知道老年社會工作是什么,也不知道該怎樣服務老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加入了進來。
剛開始,我是以義工的身份參與活動的。因為確實不大專業(yè),鬧了很多的笑話,導致我現(xiàn)在都記得第一次去陪伴老人的場景。那時候,我和老義工馮老師一同進入房間跟老人聊天。根據(jù)服務行為規(guī)范,出于服務技巧掌握程度和服務效果的考量,新義工還不能直接與老人交談。對于團隊中唯一的“綠葉”,馮老師給與了特別的“照顧”,我被示意可以上前握握老人的手。那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
記者:聽說你曾經(jīng)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為什么最后卻選擇成為了一名社工?
趙輝:從“義工”到“社工”,說實話,這不是一條尋常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義工,他們?yōu)橹驹甘聵I(yè)奉獻,為之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他們卻不是“社工”。所以,與其說是我選擇了這份工作,不如說,是這份工作選擇了我。
一年多前,我剛結束培訓沒多久,作為主溝通義工參加了幾次陪伴。那次我的陪伴對象是福利院新入住的一名老人——趙奶奶。記得第一次見到趙奶奶,剛進門的時候,她坐在輪椅上,平靜地看著窗外!敖裉煨瞧趲琢耍俊边@是我剛進門時候趙奶奶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在接下來的40分鐘的陪伴時間里,趙奶奶與我說的唯一一句話。
這次經(jīng)歷讓我感到挫敗,也有些迷茫。這是我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所以,再次安排陪伴的時候,我主動要求陪伴趙奶奶。這一回,我做了萬分充足的準備,唱歌、說笑輪番上陣?墒,趙奶奶還是只說了這一句話。不過,這次陪伴還是有了改變,在我唱歌時候,趙奶奶有時會無意識地跟著哼。后來,我成了趙奶奶的第一個“徒弟”,再后來,我?guī)黄鹑チ烁@行牡暮铣獔F……
為什么趙奶奶會對唱歌這么感興趣?我從趙奶奶的護工、醫(yī)院醫(yī)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員處了解到了她的情況。原來,趙奶奶原先是部隊文工團的干部,唱歌是一把好手。但因為早年受過傷,所以留下了后遺癥,導致老年時候只能坐在輪椅上。退休后,趙奶奶與老伴一起生活,兩人相互扶持,生活幸福美滿。
但是,前段時間,趙奶奶的老伴突然去世,給了趙奶奶一個巨大的打擊。趙奶奶開始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只有不斷的毫無意義的重復。
我要幫她!這成了我當時腦子里最迫切的想法,也成為了我成為一名真正社工的動力。
記者:趙奶奶后來怎么樣了?服務趙奶奶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觸?
趙輝:后來,聽說趙奶奶成為了合唱團的“指揮”與“老師”。再后來,趙奶奶離開了福利中心,還托護工給我捎了一句話,“在合唱團的這些日子,讓我覺得不只有等死這件事可以做。我找回了以前的記憶,與部隊有關的,與丈夫有關的,希望你也可以!边@句話,讓我銘記至今,也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我以前的工作是急救車司機,在醫(yī)院工作已經(jīng)有十余年。崗位的特殊性讓我能經(jīng)常接觸到臨終老人。那時候,我把臨終老人當做一個很普通的生命體,覺得用高科技手段緩解他們軀體上的不適癥狀,是我們活著的人唯一能為他們做的。其實不然。老人最后的時光,不應該只是和冰冷的儀器儀器渡過。他們真正需要的,是親人、愛人的陪伴,是最后的一段路,可以溫暖而無所畏懼地走過。
我常說,愛讓我柔軟,陪伴能得到答案。在服務老人的過程中,被呵護、被陪伴的不只是老人,這也是個救人自救的過程。老人用生命在教育我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又會遇到什么挫折。碰到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只要心不是孤獨無助的,那就能夠所向披靡。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